。涉事不迷於理故雖願而無取。觀空不遺於事。故雖寂而不證。是為權實雙游假茲問答。
  下正陳所問中。有二十云何。總十一段。段各十句。成一百一十種德。第一段明三業離過德。二得堪傳法器。三成就眾慧。四具道因緣。五於法善巧。六修涅槃因。七滿菩薩行。八得十力智。九十王敬護。十能為饒益。十一超勝尊貴。皆言因何得者。為修何行而得之耶。
  佛子。菩薩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害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可毀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可壞身語意業。云何得不退轉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可動身語意業。云何得殊勝身語意業。云何得清淨身語意業。云何得無染身語意業。云何得智為先導身語意業。
  此正陳所問。分二。初一段十句總問其果。後十別明。今初。得此十種三業成下十果。由無過三業故超勝尊貴。由不恚害故常為饒益。由無餘惑不可譏毀故十王敬護。由惡緣不可壞故得佛十力。由修行不退轉故滿菩薩行。由遠離諸相故如如不動。成涅槃因。由德行殊勝故於法善巧。由體清淨如虗空故成具道緣。由涉境無染故得堪傳法器。由智先導故成就眾慧。又由後十。能成此十。故名為果。亦通於因。
  云何得生處具足。種族具足。家具足。色具足。相具足。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無畏具足。覺悟具足。
  此下後十段別明五果。謂初一異熟果。次四士用果。次二離繫果。次一增上果。後二等流果。今初十句。即修道之器。以菩薩起修行時要具此十方成二利之行。言異熟果者。謂先因後果必異時而熟。異類而熟。變異而熟。善惡因果之總相以所感故。約法生在佛家。是生處具足。
  云何得勝慧。第一慧。最上慧。最勝慧。無量慧。無數慧。不思議慧。無與等慧。不可量慧。不可說慧。
  第二十慧下有四段。明士用果。言士用者謂若法因彼勢力所生。如因下地加行心力。上地有漏無漏定生。四中一慧為揀擇。二力謂修習。三善巧謂智。四道品謂助修。悉以三業而得成就。
  云何得因力。欲力。方便力。緣力。所緣力。根力。觀察力。奢摩他力。毗鉢舍那力。思惟力。
  第三力者謂修習即具道因緣。皆言力者。此十各有資道之能故。一因力即惟性等。
  云何得蘊善巧。界善巧。處善巧。緣起善巧。欲界善巧。色界善巧。無色界善巧。過去善巧。未來善巧。現在善巧。
  第四善巧。謂智。皆約流轉以明。以是觀還滅之智故。
  云何得修習念覺分。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猗覺分。定覺分。捨覺分。空無相無願。
  第五道品為助修。上四皆士用果。
  云何得圓滿檀波羅蜜。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及以圓滿慈悲喜捨。
  第六滿菩薩行。此下二種明離繫果。言離繫者謂由慧盡。言慧者擇也盡滅也。謂此擇滅離繫所顯。故將擇滅釋離繫果。謂六度治諸蔽故。
  云何得處非處智力。過未現在業報智力。根勝劣智力。種種界智力。種種解智力。一切至處道智力。禪解脫三昧染淨智力。宿住念智力。無障礙天眼智力。斷諸習智力。
  第七具足十力。謂修習之力。當士用果。由此力故方得離繫。
  云何常得天王。龍王。夜叉王。乾闥婆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伽王。人王。梵王之所守護恭敬供養。
  第八十王敬護。是增上果。言增上者謂除前已生有為之法。餘有為法謂之增。今十王敬護即有力增上。由已具德令彼護故。
  云何得與一切眾生為依。為救。為歸。為趣。為炬。為明。為照。為導。為勝導。為普導。
  第九與一切眾生為依下二段。明等流果。言等流者謂以自因平等流類故。
  云何於一切眾生中為第一。為大。為勝。為最勝。為妙。為極妙。為上。為無上。為無等。為無等等。
  第十為第一下超勝尊貴。略釋其相。謂如來功德海滿更無所少。故稱第一。此亦總句。大者體包法界故。勝者自利圓滿故。最勝者利他究竟故。妙者煩惱障盡故。極妙者所知障盡故。上者望下無及故。無上者望上更無故。無等者望下無儔故。無等等者望儔皆是無等者故。所以廣舉者欲顯行之勝故。
  上來問竟。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告智首菩薩言。善哉。佛子。汝今為欲多所饒益。多所安隱。哀愍世間。利樂天人問如是義。
  第二答中分二。初歎問成益。
  佛子。若諸菩薩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於諸佛法心無所礙。住去來今諸佛之道。隨眾生住恒不捨離。如諸法相悉能通達。斷一切惡。具足眾善。當如普賢色像第一。一切行願皆得具足。於一切法無不自在。而為眾生第二導師。
  第二佛子下正酬其問。初標因成德。後指事顯因。初善用其心乃標因。次句獲勝妙德下顯所成德。初為總句。次於諸佛法下九句別顯。如次配上十段之德。
  佛子。云何用心。能獲一切勝妙功德。佛子。
  菩薩在家  當願眾生  知家性空  免其逼迫  孝事父母  當願眾生  善事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