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在。如來身。如來智。
  此下列念所請也。請文有六十句。初十句後二十句。乃所請之法。中三十句但是請儀。其所請法多同初會四十句問。皆果海中之德。前初會所請者。通一部始終以答。乃已成之果德。今所問意雖同而意在本會之所證者。乃當成之果德。即由前智行為能證。此果為所證故。今初念德中十句。正念果法。然此果法前出現及不思議法品已答初問。俱一一答明。疏引對辨。智者詳之。
  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無能通達。無能趣入。無能信解。無能了知。無能忍受。無能觀察。無能揀擇。無能開示。無能宣明。無有能令眾生解了。
  此十句明所請之法玄妙難思。人天莫測。非思量分別之境。故非聞思修三慧之所知。亦非四無礙辨所能宣說。極言妙出言思也。
  唯除如來加被之力。佛神通力。佛威德力。佛本願力。及其宿世善根之力。諸善知識攝受之力。深淨信力。大明解力。趣向菩提清淨心力。求一切智廣大願力。
  此十句所念果法微妙難思。緣會可了。意在仰仗佛力為緣。容有可入之機。故前一一法門。皆云承佛神力。
  唯願世尊。隨順我等及諸眾生種種欲。種種解。種種智。種種語。種種自在。種種住地。種種根清淨。種種意方便。種種心境界。種種依止如來功德。種種聽受諸所說法。
  此十句請佛隨機宜隨器所堪。種種方便而為說之。此請雖在當會。而意在普攝三根。開權之意已兆於此。故法華云。我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而為開示。但為一乘。引入佛慧。皆由於此。
  顯示如來往昔趣求一切智心。往昔所起菩薩大願。往昔所淨諸波羅蜜。往昔所入菩薩諸地。往昔圓滿諸菩薩行。往昔成就方便。往昔修行諸道。往昔所得出離法。往昔所作神通事。往昔所有本事因緣。
  此十句請說佛之往因修習行門及本事等。意在知佛所行。當依之造修其中之義。疏引配初會十海。可以意得。
  及成等正覺。轉妙法輪。淨佛國土。調伏眾生。開一切智法城。示一切眾生道。入一切眾生所住。受一切眾生所施。為一切眾生說布施功德。為一切眾生現諸佛影像。如是等法願皆為說。
  此十句問佛果用。以初成正覺。終至變化度生。皆果用之事。今並問者。既知佛之往修勝行。則當知佛之利生妙用。乃菩薩所當學當修當成者。故一一問之。疏引此十對初會十海。其名雖異。其義多同。對詳可知。然上諸問。具在後如來現相以答。以果海離言。但示相以顯。要人目擊現證而已。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大悲為身。大悲為門。大悲為首。以大悲法而為方便。充徧虗空。入師子頻申三昧。
  大文第三爾時世尊下三昧現相分。酬其念請。示相以答。於中先明三昧。後入此三昧下明所現淨土。正示相以答。然問佛所證果海中事。未形於言。但以念請。而佛所答亦未顯說。但以三昧神力示相而已。然而畢竟無言說者。正顯果海究竟離言。不可說示。但在觸事而真。目前一一無非法身之大用。故世尊既知菩薩心之所念。未答之先。敘四種大悲而為方便者。正顯法身湛然不動。倐因大眾作念求法。以此熏動法身而起同體大悲。以為方便。為眾一指示耳。然全體法身全成大悲以起大用。故以悲為身。法界平等了無出入。今以悲接引令入。故以悲為門。法身應物必以大悲為前導。故以悲為首。由是全以大悲而為方便。由法身充滿虗空。故悲亦充徧。此通敘同體大悲起利物之用也。言入師子頻申三昧者。此三昧以喻為名。然師子乃獸中之王有大力用。凡一舉動百獸皆畏。故以喻佛無畏之德。言頻申。亦云奮迅。乃是師子舉身動轉之狀。自在遊行。以師子調兒即一頻一欠皆用全力。今以喻佛將起利生之用者。然法身法界寂滅如如。如師子安臥窟中。今從法身起用。將現說法。如師子出窟。法界全體而為迴轉。大自在用如師子奮迅。若法身普現則徧法界山河大地草木叢林皆是法身全體獨露。故下因此三昧。則樓閣園林虗空一一莊嚴與法界等。故一一皆是教道。以皆是平等無障法界。令諸菩薩覩此現相。皆了如來果中所證之境。更不待言。所以為現相答也。
  入此三昧已。一切世間普皆嚴淨。於時此大莊嚴樓閣忽然廣博無有邊際。金剛為地。寶王覆上。無量寶華及諸摩尼普散其中處處盈滿。琉璃為柱眾寶合成。大光摩尼之所莊嚴。閻浮檀金如意寶王周置其上以為嚴飾。危樓逈帶。閣道傍出。棟宇相承。牕闥交暎。堦墀軒檻種種備足。一切皆以妙寶莊嚴。其寶悉作人天形像。堅固妙好。世中第一。摩尼寶網彌覆其上。於諸門側悉建幢幡。咸放光明普周法界。道場之外階隥欄楯。其數無量不可稱說。靡不咸以摩尼所成。爾時復以佛神力故其逝多林忽然廣博。與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佛國土其量正等。一切妙寶間錯莊嚴。不可說寶。徧布其地。阿僧祇寶以為垣墻。寶多羅樹莊嚴道側。其間復有無量香河。香水盈滿湍激洄澓。一切寶華隨流右轉。自然演出佛法音聲。不思議寶芬陀利華。菡萏芬敷彌布水上。眾寶華樹列植其岸。種種臺榭不可思議皆於岸上次第行列。摩尼寶網之所彌覆。阿僧祇寶放大光明。阿僧祇寶莊嚴其地。燒眾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