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最勝世中上  釋師子法加於彼
  正請中五偈分二。前四加請所說。後一教說分齊。前中先二偈舉法請。後二偈舉益請。前中初正顯作加。後一偈顯加所為。初中言世中上者。具四種勝義故云世中上。四勝者一者自在勝。所作無礙故。謂不為他屈。他即二障。由離二障。解脫自在不染如空。即經云無等等。二力勝。經即十力。能伏邪智之冤敵故。三眷屬勝。即無量勝功德。人間最勝。四種姓勝。謂家姓勝。即釋師子。以釋姓為輪王貴胄故。由上四義故稱法王。名世中上。今具勝德之人加金剛藏。
  佛子當承諸佛力  開此法王最勝藏  諸地廣智勝妙行  以佛威神分別說
  第二一偈加所為者。欲令開曉法藏義故。勝藏有二種。一義藏。二字藏。義藏即勝妙行。行者諸菩薩行。所謂助道法故。妙者真實證故。即是證道。勝者神力勝故。是不住道。染淨無礙故云神力。如是顯示深妙勝上之義。二字藏者即諸地廣智。及分別說。
  上舉法請。
  若為善逝力所加  當得法寶入其心
  第二舉益請者顯所說法利他有三時益故。二偈分三。初半偈聞時益。若得上加則法寶入心成聞持益。即上解脫月請云。此不思議法。當得如來護念。而生信受。
  諸地無垢次第滿  亦具如來十種力
  次半偈修時益。上句修時因圓。下句所修果滿。
  雖住海水劫火中  堪受此法必得聞  其有生疑不信者  永不得聞如是義
  後一偈顯轉生益。即具堅種人。上半順明有信之益。下半反顯舉無信之損。堅種人者謂具金剛種。雖在八難而得聞故。地獄天子。三重頓圓。此中意顯有信受者雖在惡道難處而得聞經。以難不障聞故言雖也。海水劫火是轉生難處。大海龍宮即是惡道畜生趣故。劫火中者即是善趣指色界二禪。以火燒初禪。二禪不壞。而二禪已上天人為長壽天難。亦得聞經。
  補義云總顯法勝。聞種堅固故經有如人食少金剛之喻。而疏多義槩不出此。
  應說諸地勝智道  入住展轉次修習  從行境界法智生  利益一切眾生故
  第二一偈教說分齊中。應說諸地者總勸也。說地何義。謂說前字藏之中諸地廣智三漸次相故。云何為三。一觀漸次。二證漸次。三修漸次。此即十地之中加行根本。後得三智。為地地中初中後相。勝智道猶因也。以加行智為正證勝智之漸次故。次入住展轉者是證漸次。入者入地心。住即住地心。未轉向餘地故。展轉即出地心。地地轉所住處故。即此三心證智自為漸次。以後得智要由正真修行方能了俗。故名修行漸次。言法智者正辨後得智體。緣法別故。一名為法智。此智從二境生。一由證真故云從行故。二外能了俗故云從境生。謂以正證之行行於俗境。是後得也。利益眾生一句結說之益。亦是後得智境正證之義。廣如疏釋。
  爾時金剛藏菩薩。觀察十方。欲令大眾增淨信故而說偈曰。
  此下第三許說分齊。謂所說不過義說二大。是地分齊。於中先敘說儀。後正顯偈辭。今初觀察十方是敘說儀。觀十方佛將欲承力故無我慢。觀十方機擬將普被故無偏心。故上下文皆云承佛神力普觀十方也。欲令大眾增淨信者是敘說意。謂眾先有信深渴所聞。今更示說正地二大。增益聞者堪受正義。不如言取。名增淨信。義名所以深廣稱大。即是當法受名。說名詮表。因於此說得彼義故。依於彼義說名為大。大之說故。依他受稱。於中先就義大。次為說大。後辨雙融。義中有三。一約果海可以總標。令人知有。名為可說。不可指斥示人名不可說。二約證處。既所證理離相離名。還云此法不說聞。以此遣言之言。當彼法故。名為可說。有言斯遣名不可說。三約本智。謂以遮詮易解故名可說。直詮不逮故不可說。此三大義也。次就說中亦有三。一約後得智。隨事行相可以言辭分別。是則可說。是出世間故不可說。二約加行智。謂是意言觀故。是則可說。觀中行相言不至故名不可說。三約寄位法。可以寄此表示令人解十地。故名為可說。不可以此即為十地。名不可說。後約雙融中。此上六法各說果海。即是無說。無說之說無二俱融準思可知。
  上來敘意竟。
  如來大仙道  微妙難可知  非念離諸念  求見不可得  無生亦無滅  性淨恒寂然  離垢聰慧人  彼智所行處
  第二正顯偈辭。有十二偈。分為二段。前七偈顯義大。後五偈明說大。初四偈總顯地微。有二。初二偈總顯。次二偈別顯。二一偈類顯。三一偈對彰。四一偈喻顯。初中先二偈正顯地智微妙之相。以依智地說故。謂聖道是體。難知故微也。大仙是佛。道是所證。謂微妙地智是因。依修證智得成功果。故指此地智是佛道也。次六句顯微所以。非念者謂非念慮分別心者之境界也。以智體無念故云離念。次五句明證時甚微。初句總求。欲正見難可得故。次四句別有四微。初即功德甚微。不生不滅。謂無住涅槃。寂用無礙功德。次句即清淨甚微。謂性離煩惱。無不離之時。故恒寂然。即性淨涅槃。三句言離垢者即觀行甚微。謂觀智中離無明垢故。四句聰慧人下即依止甚微。聰慧人者登地已上有智之者。此上四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