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子。睦州孫。故天童道。殺人刀。一毛不度。活人劍。一毫不傷。衲僧七事隨身。遠圓鑑。令青華嚴頌此在十六題。夾山會下一僧到石霜。入門。便道不審。霜曰。不必闍黎。僧曰。與麼則珍重。又到巖頭。如前。巖乃噓兩聲。僧曰。與麼則珍重。纔回步。頭曰。雖是後生。亦能管帶。僧歸。舉似夾山。山明日上堂。乃喚石霜巖頭歸這僧出來。如法舉似前話。僧舉了。山曰。大眾還會麼。若無人道。老僧不惜兩莖眉毛道去也。乃曰。石霜雖有殺人刀。且無活人劍。巖頭且有殺人刀。亦有活人劍。且殺人刀一毛不度。吹毛度刃。尚為兩段。刜鍾利劍。誰敢當鋒。活人劍。一毫不傷。天下人恩歸有地。意氣不從天地得。風流豈是刻雕成。不見道。傷鱉恕龜。殺活在我。

  第三十五則洞山體佛

  舉洞山垂語云。體得佛向上人。方有說話。(方無說話分)僧問如何是佛向上人。(有說話分。快說快說)山云。非佛。(借得口來)法眼云。方便呼為佛。(大似壓良為賤)天童拈云。二老宿相去多少。(料掉沒交涉)直是刀刁相似。(毫釐有差)奈何魚魯參差。(天地懸隔)到這裏轉劫外機。(洞山宗旨)放風前箭。(法眼家風)橫身擔荷。(法眼麤心)撒手承當。(洞山細意)具這般眼目始得。(洞山左眼半斤。法眼右上八兩)還辨得麼。(變蹌劈臉。改頭換面)易分雪裏粉。(一有多種)難辨墨中煤(二無兩般)。
  師云。洞山垂語。要體得佛向上人。方有說話分。萬松道。體得佛向上人。方無說話分。洞山已過犯彌天。萬松更彌天過犯。更有箇不識好惡底僧。問如何是佛向上人。此喚作望空啟告。洞山道。非佛。此喚作傳言送語。我且問你。佛向上人。還解問答麼。張無盡。舉傅大士頌曰。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皓布裩曰。此即頌得法身邊事。頌不得法身向上事。無盡曰。請和尚頌。皓曰。昨夜雨霶烹。打倒蒲萄棚。知事普請行者人力。拄底拄。撑底撑。撑撑拄拄到天明。依舊可憐生。雲居膺初見洞山。山問闍黎名什麼。居曰。道膺。山曰。向上更道。居曰。向上則不名道膺。山云。與吾在雲巖時祇對一般。這箇喚作識尊卑。分貴賤。法眼道。方便呼為佛。大似奴郎不辨。賓主不分。所以天童道。二老宿相去多少。直是刀刁相似。柰何魚魯參差。我且問你。洞山道。非佛。法眼道。方便呼為佛。如何是刀刁魚魯處。洞山轉劫外機。法眼放風前箭。一箇是全提那畔。一箇是曲為今時。洞山是撒手承當。法眼是橫身擔荷。具這般眼目始得。水中擇乳。還辨得麼。須是鵞王。易分雪裏粉。幸遇洞山。難辨墨中煤。皆因法眼。鏡清道。毗盧有師。法身有主。雲門嘗云。矢上加尖。法眼道。形興未質。名起未名。諸方皆謂如水作波。波即是水。雪粉各異。墨煤性同。不是天童。分疎不下。忽若圭峰道。鎔瓶盤釵釧為一金。攪酥酪醍醐為一味。又作麼生。也不如石頭道。衲被蒙頭萬事休。此時山僧都不會。

  第三十六則脩山凡夫

  舉修山主垂語云。具足凡夫法。(少一物不成世界)凡夫不知。(當局者迷)具足聖人法。(眼中添屑)聖人不會。(身賢不覺賢)聖人若會。即同凡夫。(但有纖毫即是塵)凡夫若知。即是聖人。(一念迴光。便同本得)天童拈云。收得安南。(及盡凡情)又憂塞北。(猶存聖解)到這裏十成底事。(半是私房半是賊賍)一時颺却。(公私得濟)始得穩坐地。(更須趕起)還端的麼。(更須了細)一等平壞(兩既不成)泯然自盡(一何有爾)。
  師云。撫州龍濟山主。紹修禪師。始與法眼輩。同參地藏。謂己已臻其極。暨辭至建陽途中談法次。眼忽問長慶道。萬象之中獨露身。是撥萬象。不撥萬象。修曰。不撥。眼曰。說甚撥不撥。修懵然。却回地藏。地藏曰。子去未久。却回何為。修曰。有事未決。豈憚跋涉。藏曰。汝跋涉許多山川。也還不惡。修不諭。乃問。古人道。萬象之中獨露身。意旨如何。藏曰。汝道撥萬象不撥萬象。修曰。不撥。藏曰。兩箇也。修駭然。沈思。乃曰。未審古人撥不撥。藏曰。汝喚甚麼作萬象。修方省悟。即辭追見法眼。眼語意與地藏如一。眼既住崇壽。修隨眾淘汰言句。放曠游處。後唐永和初。十數禪人堅請令住龍。濟山之寶峰巖。修雖不務聚徒。而徒自至。提訓之暇。作諸章句。盛行於世。一日上堂道。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凡夫背覺合塵。迷己逐物。法眼道。微言滯於心首。恒為緣慮之場。實際居於目前。翻成名相之境。虗生浪死。不自覺知。修公打草驚蛇。貴要迴光返照。忽然自肯直下承當。本自圓成。不勞修證。眼不見眼。心不知心。於無了知。不辨真實。智證雙亡。打成一片。故曰。聖人不會。情存一念悟。寧越昔時迷。故曰。聖人若會。即同凡夫。終日圓覺。而未嘗圓覺。故曰。凡夫若知。即同聖人。宋孝宗皇帝注圓覺經。賜徑山慈辯禪師。寶印作序。序中有曰。裴相云。終日圓覺而未嘗圓覺者。凡夫也。具足圓覺而住持圓覺者。如來也。印乃倒其說曰。具足圓覺。住持圓覺者。凡夫也。終日圓覺。未嘗圓覺者。如來也。萬松道。正合修山主意。本錄中更有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