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齋忠義相期。議論同。肝膽同。而予亦獲交其子若姪。師蓋公之族也。故惓惓於予者如此。銘可辭乎。
  師諱介清。龍源號也。世居福州長溪。祖諱一夔。古田縣尉。父良輔。知黃岩縣。母蔡氏。素好善。嘗夢。神人介而送一子曰。是善知識。當生爾家。果娠而生師。幼不茹葷。年七歲。喜看佛書。長益通悟。泛覽經史百氏。父知其不凡。俾出家郡之雪峯。居半載。行脚出飛鳶嶺。抵義興法藏。得度於一峰齊禪師。年十五薙髮。受具戒。遂徧參諸方。是時淨慈石帆衍。靈隱退耕寧。徑山虗堂愚。皆明師宿德。爭欲致之。師頎然山立。舉動雍容。言旨間雅。志不苟從。適遊吳興道場。東叟頴以為典賓。繼東叟者。無等融。即請師為內記。力辭。絕江過育王。謁寂牕照禪師入室。有契。以為侍香。次掌藏鑰。寂窗自枯禪。枯禪自密菴。得其傳授。皆南閩偉人。
  師出世四明壽國。遷開壽。有史督相之子州尹。見師行解相應。捨開壽行府。與師營菟裘。曰西明蘭若。為終老計。未幾道場虗席。兩淛諸山舉師。此來。此山盖唐剎。自熈寧間。大蘇公遊道場。諸詩一出。名愈重五山。由此其選不輕卑也。丙子劫火洞然。化為瓦礫。迨乙酉凡十年。舊觀未還。
  師既至。慨然以起廢自任。首圓 大佛寶殿。金碧煇煌。像設華好。次建觀音藏殿。摹大藏經。五千四十八卷。及旃檀林。列翠閣。蒙堂法堂僧堂行堂之等。鼓鐘法器。由中徂外。煥然一新。四方衲子。聞師之風。挑囊負鉢。袂屬肩摩。雲歸霧集。於是聲達帝廷。欽奉綸言。賜金襴袈裟。敬受法旨。加號佛海性空。庶少答其道心精勤之所成也。
  辛丑六月三日。忽示微疾。索浴淨髮。書偈曰。佛坐一十劫。我坐十七年。說甚生死義。古今無後先。翛然而逝。
  時當庚伏。停龕七日。神色不變。闍維後。頂骨牙齒數珠。不壞者三。壽六十三。臘四十八。度弟子二百五十餘人。今住崇恩士洵。為之上首。
  寺初無三塔。師以為慊。間語其徒士芝等圖之。乃捐己財。買朱氏山於寺之東。剏建三塔。且請為師壽塔于其傍。菴廬既成師扁之曰心源。芝等。又集衣資買田。以供香燈之費。俾行者職洒掃。滿三歲。則推其名次之。居首者。度以為僧。而禮當代住持改名。改名已。復禮塔為師。其規約如此。至是遂[療-(日/小)+土]焉。
  世率謂種種佛事。皆有為法。此未足論龍源。然龍源建立。亦因其時之所可為。而盡其力之所當為。非為己而為也。故終歲有為。而未始有為。如必曰此有為法。一切諉之不為。則澄觀師之僧伽塔。昌黎公何以稱其公材吏用之過人。而以其靈骨已老而為之歎惜耶。師之願力亦弘矣。銘曰。
  留耕之裔  密菴之傳  燕坐雲峯  十有七年  應緣而出  緣盡輙逝  居然一旦  氷解蟬蛻  吾性本空  無亡與存  是為佛海  龍源之源  酌之不竭  無古與今  是為龍源  方寸之心  乃營三塔  而四其三  是為真宅  心源之菴  各自道場  無乎不在  處處光滿  亦無雜壞  維爾子孫  視我刻辭  如未見師  自源求之
  大德乙巳歲秋九月廿七日弟子 希渭 立石。



  夫說法者。猶江河池沼。波瀾闊狹。源脉淺深。固曰不同。然其流注。則均之水耳。今觀龍源三會提唱。深沈浩瀚。盖其枝派。自靈囦流布而來。可見懷山襄陵。滔天沃日。無限平人。被陸沈也。大德丙午結制日。
  天童東巖(淨日)八十六歲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