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之僧。不逾年坐化。至火焚其軀。得舍利無算。有僧傳至溈山。溈山曰。縱有八斛四斗。不若當時酬老僧一轉語。由是觀之。為佛弟子。若不以開佛知見為急務。饒你勤苦累劫。非無漏正因也。且水齋之剏。考諸大藏。並無所出。我輩凡所舉止。必奉教而行。可以利當世。開來學。今子必欲道人。終其水齋者。不過怕人疑謗耳。殊不知道人自脫白已來。濫入空門三十餘年。大小叢林知識法師。或於道人生信讚嘆。或於道人生疑謗毀。而道人略不以讚嘆生喜。亦不以毀謗生怒。喜怒自彼。與道人何預。譬如浮雲觸石。風游太虗。於道人有何損益。且道人要喫水齋時。如因地而倒。要開水齋時。如因地而起。起倒皆在道人自起自倒。與諸黑白本無相累。既無相累。或讚嘆。或謗毀。豈非畫蛾眉於渾沌。鑿七竅於無始者哉。雖然。且道這老漢扯這一上葛藤為甚麼。咄。好歹是非能眼聽。普門大士現全身(水齋)。
  夫愛人以大者。則其所存也遠。愛人以小者。則其所存也淺。遠則難窺。淺則易見。是以利霸者不欲王。利王者不欲佛。夫佛道曠遠。發一願。立一行。動經塵劫。一生不克。則千百生。千百生不克。必期於無盡生。吾曹苟有志於佛道。其所視人天之浮榮。何啻置一毛於太虗哉。今有人見淺而不見遠。執小而謗大。潭柘先生。聞而哀之。恐其斷佛慧命。罪當坐墮。借喻世法引淺入深。使其知詐力近功。不若真實仁義。真實仁義。不若開佛知見。夫佛知見者。不可以巧智得。亦不可以苦行求。唯貴熏蒸開發耳。然熏蒸開發。有萬不同。如以十惡五逆熏蒸開發者。乃地獄知見。以慳吝熏蒸開發者。乃餓鬼知見。以愚癡熏蒸開發者。乃畜生知見。以五戒十善兼未到地等熏蒸開發者。乃人天知見。以生滅四諦熏蒸開發者。乃聲聞知見。以十二因緣熏蒸開發者。乃辟支緣覺知見。以無量四諦熏蒸開發者。乃別教菩薩知見。惟以無作四諦熏蒸開發者。始名佛知見也。嗚呼。像季之世末法風高。魔外雲興。龍象稀覯。不惟佛種難培。即人天種子。因果紕繆者多。真正者寡矣。況佛知見乎。於是先生假水齋為旗皷。藉枯淡為熏蒸之資。作其氣而堅其心。密以文字般若。熏蒸了因。開發正因。冀同行者。即眾生日用不知之知見。開發實相。然根器利鈍弗倫。難以克願。願既未克。功效不彰。則所疑者必眾。所信者必寡。疑則生謗。謗則招業。或者告先生曰。當稍順人情。以收眾心。使疑者生信。信者開解。不亦善乎。先生含然大笑曰。謗不孤生。必待於讚。疑亦無地。必資於信。今子欲我鑄謗成讚。範疑為信。譬如惡屈而去。其信也。殊不知為高人易。而為大人難。所謂高人者。不過持一小節小行。硜硜不回者是也。所謂大人者。但願有益於天下後世。雖蒙盜跖飛廉之惡名。亦所弗辭。況小謗小疑。何足介焉。大都眾人所執者情也。至人所行者智也。情如堅冰質礙多端。智如清水方圓任器。故我大覺聖人。有四悉檀。隨緣設化。不拘常度。亦如大將用兵。使其由之。而不使其知之。知則情生。情生則利害隨之矣。豈可以勝敵哉。所謂四悉檀者。一曰世界悉檀。謂其有界限。不可踰越也。一曰對治悉檀。謂其見病進藥也。一曰為人悉檀。謂其隨機宜也一曰第一義悉檀。謂其開正知見也。又前三悉檀近隨情三昧。後一悉檀近隨智三昧。此四悉檀。凡為如來使者。傳法弘道。苟不知其端緒。則中無有主。外無法範。或小觸境風。便立脚不定矣。又隨情三昧或易見。隨智三昧則難窺。難窺而生疑生謗固。其分也。子必欲先生解其疑。止其謗。先生非子。安肯效子作無義事乎。於是告者悶然而去(水齋後語)。
  夫九橫而死。言其不得天年而歿也。然九橫中。不應食而食。不量食而食。不習食而食。不出食而食。止熟而食。皆致橫死者。此橫死之常也。至於不持戒而橫死。近惡知識而橫死。入里不時而橫死。可避不避而橫死。此四者。又橫死之變也。常則不驚不疑。故犯者偏眾。變則人情駭異。驚疑生怖。故犯者不多。由是觀之。飲食本欲資生。而反致橫死者。皆無明不覺而食故也。如以覺照當先。不唯不犯變橫。即常橫永不犯矣。故我曹滴水粒米。未入口時。必先覺照。從何所來。既入口中。從口入喉。從喉入腹。化為何物。又我食此食。果於世法出世法中。有補有損也耶。如是則縱食金剛子亦能消得。何況他物。
  凡修禪波羅蜜者。有十意焉。一大意。二釋名。三明門。四辨詮次。五簡法心。六別方便。七釋修證。八顯示果報。九從禪起教。十結會歸趣。今於大意中。以初心行人發心不同。故有簡非正明之辨。簡非者。行人發心修禪不同。多墮邪僻。一為利養故。發心修禪。多屬發地獄心。二為名聞稱嘆故。發心修禪。多屬發餓鬼心。三為眷屬故。發心修禪。多屬發畜生心。四為嫉妬勝他故。發心修禪。多屬發修羅心。五為畏惡道苦報。息諸不善業故。發心修禪。多屬發人心。六為善心安樂故。發心修禪。多屬發六欲天心。七為得力自在故。發心修禪。多屬發魔羅心。八為得利智捷故。發心修禪。多屬發外道心。九為生梵天處故。發心修禪。此屬發色無色界心。十為度老病死苦。速得涅槃故。發心修禪。此屬發二乘心。即此十種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