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有二十五子。或有姓而無名。或有名而無姓。或無名姓。以山川封地而姓名之。皆以奇功茂勳。而定氏族。即我釋迦牟尼如來。降生中天竺國。敝屣萬乘。而苦行六年。得無上覺道。自是世有佛焉。及說法度生。世有法焉。迨憍陳如等。剃染之後。世有僧焉。然僧之種族。有剎帝利種。有婆羅門種。有首陀種。有旃陀羅種。惟我世尊。本剎帝利種。姓釋迦。嗣佛而後。無貴賤。凡剃染出家者。皆以釋為姓。如四河入海。同名為海耳。至梁大通年閒。達磨航海東來。為震旦鼻祖。既而宗出五派。派各其源。有號臨濟宗者。曹洞宗者。溈仰宗者。雲門宗者。法眼宗者。若智慧清淨。道德圓明。真如性海。寂照普通。總十六字。天下謂之臨濟宗派。予慮十六字。歷世易窮。從真字左駢。岔十五字曰。真法元在。解契恒靈。大吼雷音。慈門師子。右駢。岔十九字曰。真三聖秀昌。原遠茂勝光。日月昭萬古。嘉福佛運長。自今而後。既橫抽兩枝。凡我弟子。應宗嗣之。不遵者不孝(法脈宗脈說示弟子)。
  根塵識三者全。謂之人。或謂之餘。於是三者。能洞然窺破。則當處不見有全人矣。凡一切榮辱死生。皆刃也。欲使刃之不傷。莫若不見全牛為嚆矢耳。葢刃不傷。牛亦不傷。牛若不傷。而牛本不全。則刃之游。亦寓言也。嗟乎。以神為刃。游於象先。太虗不到之地。亦可以宰制矣。況有形者哉(示元復)。
  牽近縛。滯近塞。縛則纏綿難解。塞則壅遏不通。是皆無生之理不明。緣生境界成熟也。殊不知無生緣生。初無兩條。在眾人則謂之緣生。在聖人則謂之無生。緣生則身心鏗然。無生則性天廓徹。即此而觀。外身心而窮性天。管取終古不旦。故曰牽滯不難破。難在於窮理。理窮。則無往而非高明矣。高明則自然。事到即了。仲尼曰。顏氏之子。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此無他。良以清明在躬。志氣如神。觸處無昧耳。大都牽滯習重。病欠明勇。明則觀照精密。勇則不墮現行。鑄情而復性。子其勉之(再示元復)。
  大凡學道人。一切都不障礙。只是柰何自家身心不下却難。果然真正男子。直下究竟此箇身心。是我的身心。如何却柰何他不下。畢竟要見障礙在何處。這些子實能覷得破。十方諸佛底鼻孔。即是民部底鼻孔。儻卒未能薦得。聽貧道醉夢中說。一上葛藤。與民部聽去。此身此心。若要將就柰何他。當觀何由而有此身。何由而有此心。葢此身不過四大假合。此心不過四蘊湊成。地水火風謂之四大。受想行識謂之四蘊。即就民部。皮肉筋骨。種種窒礙的便是地大。痰唾血脈津液便利。便是水大。徧體煖熱之氣。便是火大動轉助民部趨走運用者。便是風大。或謂舉動運轉。皆是心力。與風大何與。殊不知中風的人。要舉手舉不得。要移足移不得。難道他豈無心力。如何手足宛然。竟不依他使喚。葢闕風緣故也。此四件。合則有身。不合則此身何在。民部於此。切須諦觀。我身之四大與外之四大。是同是別。外四大者。脚下踐履的謂之地大。眼前九江流的水。便是水大。日常竈裏燒的。燈上點的。及一切日色暖氣。便是火大。長江送客帆飽如飛。林木動搖。浮萍聚散。便是風大。此與民部別。則民部此身。又從何來。葢我之四大。必感外四大而成。此四大。開而言之謂之五行。合而言之謂之四大。自古至今。並無一人。不感五行而生者。豈民部獨離四大而有此身耶。此與民部同。則內四大。即是外四大。若即是外四大者。豈有有智之人。認踐履之土。九江之水。竈中之火。樹頭之風。為自己身耶。雖至愚之人。愚不到此。況民部高明者乎。於此粗粗會得。身相即輕。身相既輕。便把死生窠窟子。踢翻了也。死生尚不能動。其餘榮辱愛憎。又安能動得。此是學道人。世諦中討便宜的方子。果然依得。何累可干。惟四蘊道理。較之四大。推察審究。抑亦微矣。民部於此遇境逢緣時。憎愛念起。諦觀此念從何所起。若從我起。未逢緣時。如何不起。若從境有。無我亦不能起。兩端合。而能起者。先推於我起不可得。於境起不可得。豈有兩不可得。合而能起耶。這裏民部瞥然省得。雖不謂之了當。生死海中救得一半。四蘊者何。領衲前境謂之受。前境者何。前所謂逢緣遇境時。此境便是前境。此受離前境亦無所得。受既不有。想又何來。想既不有。行亦何來。行既不有。識又何來。葢是因受所以有想。籌量卜度謂之想。想善惡未定。忽遷於善。忽遷於惡。往返不定。未能決了謂之行。行遷流也。忽爾判然。決了是善是惡。毫無所疑。謂之識。雖四者用處不同。究其所由。必因受有想。因想有行。因行有識。此非強配。乃自然之勢。自然之理也。貧道上來胡言亂語。不過教家糟粕。未是衲僧活計。即如古德問僧。即心是佛。乃是頭上安頭。離心是佛。乃是斬頭覓活。民部於此討得个分曉。不要取信於人。自家直下透得。自然無纖毫疑的影子。此是衲僧的活計。猶不是衲僧的巴鼻。且道如何是衲僧的巴鼻。五老峯前雲去來。等閒觸著民部鼻(示于民部)。
  法名之重。重於大寶。大寶不過一期之極貴。法名則由名得義。由義會理。由理行道無阻矣。以無阻之梯。便能直登道岸。得登道岸。始謂之德。故德者得也。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