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兩途。並皆有所悟入。或一句一偈。讚揚吾道。猶夜光照乘。千古之下。光不可掩。粲然與佛日爭明。即吾曹或與之酬酢。若韜光禪師。答白樂天偈。寂音尊者。酬陳瑩中之古詩。亦自風致有餘。至於碑文經序。雖長篇短述不等。然與修多羅。若合符契。非真得佛心者。孰能臻此。至 本朝自宋濂以來。能以語言文字。讚揚吾道者。不道全無。敢謂亦少。葢唐宋諸公。與方外人遊。俱能超情離見。裂破俗網。置得失榮辱於空華之中。心心相照。如兩鏡交光相似。故其遺風餘烈。後人自不能附贅。嗚呼以情求道。所謂首越而之燕也。去情求道。所謂離波而覔水也。若人於兩者之間。別有出身之路。不涉忌諱。管取不參禪。不看教。敢保他悟道有日。如以兩者之間立脚跟不定。不若做個長行粥飯人。豈不是好。又今之僧俗。或親師訪友。未見師友之心。便乃揣摩卜度。某師不過如此。某友亦不過如此。此心既生。則雖如來復起。亦不能利益渠矣。況其它乎。凡親師訪友。譬如摘桃。寧暇管其樹之曲直。唯在桃美而已。若然者。親師訪友。剛以情識求道。豈非大錯。如是七錯。我也是趂口胡說。一上不知。黑白賢豪以為如何。然此七錯。亦是醍醐。亦是毒藥。能善用之。毒藥未始非醍醐。不善用之。醍醐未始非毒藥。我又問你。此七錯。一念未生時著在何處。一念已生時。著在何處。若人辨得出。老漢與他提鞋挈瓶有日在。如辨不出。不可草草。惹他明眼人笑你去。
  念非忘塵而不息者。葢念與塵。如形與影。若謂形先而影後。影先而形後。形影本非能所。此皆未了心外無法。而隨情穿鑿者也。夫心外無法。法外無心。然心法若似二者何哉。良由以理照之。則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以情分別。則物我抗然。難以消釋。橫謂見前分別者我心何疑。見前所分別者彼物何疑。物我橫執。積執成堅。堅塞十方。何往非執。辟如蜂蜜。初無中邊。嗚呼。此執之累我。遡流窮源。自無始以來。至於今日。猶澆水於冰。冰日漸厚。堅者不化。而厚者愈堅。如是積習。堅於大地。厚於須彌。若欲破蕩。苟非了悟本心。目前無待。於境緣逆順中。痛以無待之光。智慧猛火燒然力深。則此習千佛出世。終難化也。靈潤法師野火四來。無逃避處。同行逸散。潤師即作唯心觀禦之。以為火寔自心。豈有心能燒心之理。此觀稍入。火即潛息。此乃破蕩堅習之樣子也。如是而塵自忘。而念自消。塵忘念消。本心始全。以全應物。物無不順。物無不順。雖應無應。應而無應。則古今中外。誰物誰我。即如以我周旋於我。我外何物。以物周旋於物。物外何我。故曰。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也。此葢自遠而習近者之能事也。如得近者。駕近以接物。則此道光大矣(示學者)。
  圓顱方服。頂冠束帶。謂之黑白之徒。此兩種人。或由儒而入佛。由佛而入儒。或終不相入。或相入而變化無窮。儒亦可。佛亦可。此之種種。遡而上之。云何忽生之前。辟如大火聚上。無一可泊。泊則焦爛不旋踵矣。故曰。眾生攀緣之心。處處能緣。唯不能緣於般若之上。由是而觀。以攀緣心學出世法。出世法。皆攀緣也。以無攀緣心。學世間法。世間法。皆般若也。今有人於此。謂文字語言。不足以見道。惟參禪究話頭。足以見道。如文字語言。不足以見道。則永嘉讀維摩經而悟。六祖聽金剛經而悟。普菴肅看棗柏華嚴論而悟。天台智者。讀法華經得旋陀羅尼三昧。如此樣子。難以廣舉。又宗門機緣。皆諸祖舊案。苟得其人。據案則典刑可步。賞罰可行。照用不惑。綱宗在握。於暗嗚叱咤之間。棒喝雷霆之下。偷心頓死。活句縱橫。苟不得其人。所謂千七百則葛藤。翻成魔繞。一遭纏縛。萬劫難解。何以故。見刺入心故。古德有言曰。文字語言。葛藤閒具。本無死活。死活由人。活人用之。則無往不活。死人則無往不死。所患不在語言文字葛藤。顧其人所用何如耳。又外語言文字而求道者。即語言文字而求道者。世人謂之宗教。宗教既分。各相非是。一則以為宗可以悟心。教惟義路。義路惡足明自心哉。殊不知精義則能入神。入神便能致用。悟心亦精義之別名。故宗門大老。有大機大用。苟不入神。機用何自。故曰解得佛語。祖師語自然現前。真萬古之名言也。常黑庸白。菽麥不辨。雌雄未識。妄自謂文字語言。我不必求之。離文字。頓然超語者。吾始快心。如此之流。眼中親曾勘驗。十個却有五雙。都懷此見不化。管取佛語終不精。佛心終不明。兩者既無所入。復旁搜曲問。雌黃諸方。某善知識如何。某善知識不如何。一旦利害當頭。死生信急。如何不如何。亦總記不起了。況能死生自在乎。故曰憂不深不免忽略病多。太細求猜刻鬼在。我願一切黑白賢豪。教不可不精。宗不可不明。教精則佛語我語也。宗明則祖心我心也。到此田地。即佛入儒。即儒入佛。終不相入。無可無不可。自知用處。誰搖動得汝。雖然猶是途路之勞。向上一著猶未夢見在(示法屬)。

  紫栢老人集卷之三
  紫栢老人集卷之四

    明 憨山德清 閱

  法語

  問汝一歲之前。多少歲數。汝答一歲之前。父母陰陽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