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輪。究轉一切。碾斷癡根。同登無上。然後乃快。此聖人之心也。故曰。淨法界身。本無出沒。大悲願力。示現受生。
  夫念息塵忘。故忘而無功。塵忘念息。故息而無力。無功無力。故道成無作。無作之作。違順解脫。違順解脫。根塵熾然而無待。以熾然故。則淨佛國土。成就眾生。故一針一線之施。功雖細而不昧。以無待故。故細而不昧之功。功齊等空之福。即此觀之。能所未忘。則根塵乃鬼獄之師。根境脫落。則能所乃無生之導。何以故。稱性而修。我不欲忘。而能所自忘。因情著力。我欲忘而根塵愈結。所以得其旨也。熱惱凡夫。不異道中之聖。失其旨也。離欲聖者。取笑道前之輩。是故有志於出世者。必先知而後行。則功不虗棄。不知而行。雖舍身命等恒河沙數。終成業苦者也。
  即用而酬。數外無知。故離數無知。離知無數。數未嘗數。故何數非知。知未嘗知。故何知非數。如是了知。自然能所不立。而用不昧。故曰即用而酬。初無聖凡。用處無疑。雖涉死生好惡之塲。知本不累。累則非用也。故宗門貴用處不昧。不昧即照到耳。約教而酬。雖等覺亦有所知愚兩種。不能破盡。至玅覺則無愚可破矣。此論說到。不拘用到也。若伶利作家。待渠問時。伸一指。反問渠知此指否。彼曰知。則曰。識得一。萬事畢。更問甚齊頭數。不齊頭數。渠若不薦。我且出身去也。右紫栢老人說老婆禪。誑嚇禪雛。不知是甚麼心行。疑則參取。
  法無可喻。法若可喻。法亦喻也。惟聖人知法不可喻。而種種喻之者。不過一時方便耳。若喻以空。空雖無際。而不能出生一切。若喻以地。地雖能出生。而有邊畔。若喻以水。水雖融通。而有枯竭。若喻以風。風雖鼓舞萬物。而有息滅。若喻以火。火雖明能破暗。不可攖觸。觸而附物則生。離物即滅。若喻以樹。樹雖能種種花果。而離地則根無所托。若喻以蓮花。雖花果同時。而離水不有。若喻以薝蔔。薝蔔雖香。秋風忽生。香亦隨盡。若喻以摩牟夜光。兩者雖葢世奇寶。而不若法之虗徹靈通也。至於喻以龍。喻以師子。喻以大人。喻以王。喻父。喻母。喻大。喻小。喻長。喻廣。喻方。喻圓。喻曲。喻直。喻動。喻靜。喻屈。喻伸。喻待。喻無待。要而言之。百喻千喻。法不可喻也。余故曰。喻者。聖人一時應物之方便耳。是以執喻而難法。不知法者也。
  夫根之與塵。初非兩物。眾人不了。橫計成迷。如以慧眼觀之。見雖非樹。離見無樹。樹雖非見。離樹無見。以離見無樹。故樹有而非存。以離樹無見。故見有而無我。樹有非存。雖萬象縱橫而無物當情。見有無我。即熾然分別而無我當物。根之與塵。往復觀察。兩無所當。而眾人於兩無所當之塲。境分好醜。心存愛憎。萬死不知。得非開眼作夢者哉。
  夫婬習不難克。難在知婬之所以然。所以然明。則能尋流而得源矣。流譬心也。水喻性也。水本靜而流動。能了動外無靜。則心可以復性也。心既可以復性。率性而治習。猶殘雪撲紅爐之焰。習豈能久停者哉。雖然復性不易。苟非達心無體。全性為心。其孰能之。
  夫惡無大小。善無淺深。而有心為之。則罪大功微。何哉。良以無知為惡。雖有丘山之罪。而君子詧其無知。猶乃恕之。故物莫不善於有心。有心為善。則有執。有執則有邊際。唯無心為善者。始福等虗空耳。由是而觀。有心為善尚不可。況有心為惡乎。
  易戒有心。老亦戒有心。然觀其象而察其爻。亦未始無心也。老亦不敢為天下先。而不敢者。寧非有心乎。故有心無心。唯聖人善用之。無入而不可也。自非聖人。不唯有心有過。即無心亦未嘗無過。若然者。則初心之人。如何作功。能辨此者。可以讀易老。
  予受性疎放。懶於拘檢。雖為比丘。忽略繩墨。本圖有益。乃反致損。如內典之於外書。滿字之於半字。凡百安置。必有倫次。以不知故。每犯顛錯。及閱大藏經。始痛悔而改之。永不敢以外書。加於內典之上。以半字越於滿字之先。何者。經云不辨半滿。忽略內外。凡所生處。於般若種。永不清楚。及遭面貌不端嚴報。萬歷壬辰。於龍泉寺。燈下偶見案上眾書堆疊。不辨內外。甚驚怖之。夫苟欲拔苦。非般若為迅航。迷津曷渡。非智慧為燈燭。重昏寧曉。故有志求無上菩提者。脫般若種子不清。如蒸沙為飯。縱經累劫。即名熱沙。終不成飯。因書此以自警云。
  迦旃延有慧辨。善說法要。於大眾中以解行稱第一。常宴坐樹下。有外道問曰。以我觀世人。但有此世。更無他世。可得然乎。迦旃延曰。今此日月。為天為人。為此世。為他世耶。若無他世。則無日月矣。外道俛首。如是轉折幾十。而外道情枯智訖。遂歸依之。或者問佛。迦旃延。富樓那。皆有慧辯。何故。佛曰。渠二人多生修無我觀故。曰。修無我觀何以得慧辯。佛曰。汝不見鐘鼓乎。本無心念。而隨扣隨應。以其內本空故也。問者始解。
  念佛求生淨土之義。義在平生持念。至於臨命終時。一心不亂。但知娑婆是極苦之場。淨土是極樂之地。譬如魚鳥。身在籠檻之內。心飛籠檻之外。念佛人以娑婆為籠檻。以淨土為空水。厭慕純熟。故捨命時。心中娑婆之欲。了無芥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