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者。達與臨川。未始暌違也。雖然兩順一逆之關。未能掉臂。則性變為情。情復成性。所以然之說。斷不可不痛究之。且黑白親近知識。賴有此段瓜葛耳。否則方外之賓。絕物則高。染物乃卑。此亦自然之勢也。
  四。
  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音聞即文字三昧也。此三昧。又名文字般若。又名緣因佛性。如刻藏之舉。正所謂緣因佛性耳。葢眾生所習無常。以緣因眾生性熏之。則眾生知見發現。以緣因佛性熏之。則佛知見發現。能熏如風。所熏如谷。此娑婆世界。非以文字三昧鼓舞佛法。法安可行。
  五。
  臨行匆遽中。而事無不周。用情可知。此非夙植靈根。兼有深心視名聞為唾涕者。不能也。第勞累始光於小善細緣。亦心所不忍耳。意在小善不忽。為大於其細也。法華云。以眾生有種種欲。佛以種種因緣。譬喻利導之。亦此意耳。由是言之。但患眾生無種種欲心。如有欲心。則氷外無水之義立矣。此義一立。又患氷少水不多也。幸深思之。近來黑白。或有不知此義者。善雖不擇。勤而行之。乃人天果報。及魔外因緣耳。小乘則視眾善為勞累。棄之若火灰。恐其燒子故也。是以善無大小。直以唯心觀之。則德行未嘗不神矣。果如此。則勞累亦何獨不神哉。

  別汪居士

  林下野人。受性狷介。嗇於希世。行止疎慵。徒益英俊之笑談。蔑補聖流之玄化。雖托於孤清之舘。寧忘乎寂寞之濱。暫謝白雲。終慚丹嶂。將回瓶錫。敢報軒車。乞惟遂其猿猱之情。亮其犬馬之暗。得還初地。永祝遐齡。

  與婁生

  別後寒暑屢遷。去者不可追矣。每一念此。則婁生未始不在眼中。婁生婁生。娑婆缺陷世界耳。缺則終難如意。陷則終難出離。難得如意。何往而非苦。難得出離。何往而非牽墜哉。故眾人於缺陷之坑。作得意想。作得離觀。譬如執捉虗空。祇益自勞也。惟達者知身非我有。心逐境生。於是死生不排而空。好惡不遣而化。所謂缺陷之坑。頓成極樂之邦。然明而不能勇。則身心二執。亦不易排遣者。古人於氷崚上走。劒刃上行。亦為死生之關。未易打破。愛憎之坑。未易出離。故有此喻也。於此兩者。未能解脫。則談玄說妙。溈山謂之口解脫。苟非入水。長人難見。婁生能痛不負道人慈念。管取缺陷坑中。如意珠放光有日在。道人乞食江陵。邂逅貴縣某上人。空谷足音也。上人東歸。附此鞭後。

  寄顧汝平

  大凡百工技藝。有志成其術。苟自心不死。而能詣其精處。無有是理。何以故。葢心死。則一切舊染失其檮杌。而本心自全。精神不勝用矣。然可死之心。必因前塵而有。既因前塵而有。如能達塵無地。則心不死。未之有也。又達塵無地者關子。有似達塵。有真遠塵。凡似達塵之知見。謂之藥汞。銀見火即飛去矣。曷能終吾事。汝自今去。必要到真達塵境界。則功名性命。當必克願。汝痛無負達道人慈念。

  與馬君侯

  夫雨有天雨。人雨。不禱而雨者。天雨也。禱而雨者。人雨也。此古人成訓。而人之禱天在德不在爵。又非奇術可能也。誠而已矣。大藏之中。有請雨經三帙。乃大覺聖人。慈悲真誠。濟旱之良方也。明公既以蒼生為念。誠發於中。則精徹天地。雨可必致。然須擇請戒行高僧。設壇淨地。依科奉行。請雨之法。必得雨以為期。隆興寺僧能課。頗亦真誠。行著鄉黨。當敦請主壇。加以僧官能錫。輔弼奔走。建壇之後。再得一禪僧。夜夜放焰口斛食一筵。亦得雨為限。良以亢旱所自。必由乎所屈。屈而不伸。則抱鬱而怨生。怨生則悖戾之氣作。下有所感。上必應之。若不仰仗大覺慈光。實力神呪。并守土諸侯。卑躬虔禱。則屈不可伸。怨不可解。雨烏可得哉。怨有多種。難卒備言。即人情而推之。可以意悉。惟明公大虗己靈臺。照野人之衷曲。凡壇中一切費用。資具項件。但憑主壇者所須。在處公所。當供養大悲雲生如來聖位。至於命各州縣禁屠。又皆明公指揮之下也。且禁屠大都有名無實。童蒙孺子。尚不可欺以不實。況上天之高明哉。此又當榜以哀慘告示。徧曉州邑。至緊至緊。

  紫栢老人集卷之二十四
  紫栢老人集卷之二十五

    明 憨山德清 閱

  詩(五言古)
  宿洪福寺懷古

  浮生若電露。豈有山河壽。磨笄高入雲。還同天地久。其誰張麗筵。夜半操銅斗。逐鹿不畏險。攫金寧顧醜。滹沱鎮長流。覆宿千峰首。骨肉靡暇念。侈心若淵藪。霸功高幾許。直道難箝口。野寺秋風清。塔鈴解獅吼。燈前聞草蟲。更復悲蒲柳。

  山居

  鳥道曲復直。迢遞通幽寂。枯松學龍舞。怪石疑僧立。香雲襯足柔。清磬聲歷歷。老衲笑相迎。有意非言說。

  宿可休堂

  野人無心來。寧復有心去。來去總無心。白雲知所趣。幽篁一徑通。落葉四簷聚。念此夜露寒。草蟲鳴不住。

  紺圃即事(二首)

  無風水自定。水定涵太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