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求正悟。悟亦不真。胡說亂道。賺悞晚輩。必假師承印許方可為人。此深防外道邪慢之過。非曰初心用功參禪恐其無師而不致力也。汝但真參實悟。然後求師印証。弗為遲矣。故岩頭天然頴脫往師德嶠。靈雲見色明心方覲雪峯。所以黃檗見百丈舉馬祖一喝因緣不覺吐舌。丈曰子嗣馬大師也。檗曰。不然。因師所舉得見馬大師。且不識馬大師。倘嗣馬大師。以後喪我兒孫。丈曰子何所憑。檗曰。不見道。智與師齊咸師半德。智過於師方堪傳受。丈曰如是如是。黃檗可謂萬世之龜鑑矣。今人徒知嗣馬大師則喪我兒孫。不知不嗣百丈則喪我兒孫又甚也。近來諸方稱善知識。竪拳竪指胡道亂喝者。詰其師承全無的據。猶如偽名為仕者。公驗皆無。寧非自搆其罪也。古之所謂喪我兒孫者。得不謂此時之說耶。嗚呼。師子傳衣罹難。達摩得得航海。四祖深山覔子。五祖夜半傳心。其憂覆宗絕嗣之患。非止風穴.太陽。其來久矣。我輩不思佛祖之用心。棄而弗顧。哀哉。
  問曰。如來一代時教不出止觀之門。故曰如來所得法。定慧力莊嚴。豈非定慧之力必籍止觀所成乎。首楞嚴中。阿難啟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如來欵答曾不壞乎三者。天台大師亦以三法教人。可謂妙契佛心者矣。諸方獨稱達摩之禪名為傳佛心印。天台得非傳佛心印乎。師能有旨為我辨否。
  答曰。阿難既請最初方便。當知十方如來由三方便之門得成菩提。非謂菩提不異方便。如來但由定慧莊嚴自心。豈云自心本是莊嚴。若知如來無所得而得菩提。則知方便不是方便。莊嚴即非莊嚴。以是而推。當知天台三法教人。傳佛方便之心。達摩一心直指。傳佛真實之道矣。門庭施設。教法千差。入理深談。自心頗得。古云。誰能入不由戶。出不從門。天台以之也。須知十方無壁落。四面亦無門。達摩以之也。天台如漸昇堂奧。達磨如鎮坐中庭。雖則二皆傳佛之心。如來禪.祖師禪不可相濫耳。
  問曰。彼中次第三觀。本非圓宗行人所脩。較諸禪宗誠不可及。若彼一念不思議三觀。豈有不同之理耶。答曰。金鍮易辨。煤墨難分。既云不思議。可容辨也。盖欲學者達宗旨之端由。當于無辨中施其辨耳。若彼宗學者能忘言會意。格外明宗。于中求其同相不可得。况有異乎。所謂口欲言而詞喪。心欲思而慮忘。直下不容心思言議去也。若也承言執旨。滯相迷詮。實謂有不思議之可得。有不思議之可脩。非惟不契達摩之禪。亦乃失于天台之旨。既失天台之旨。尚不能與天台合為一家。安可與達摩較其同異哉。雖然。須知天台不思議之觀。可謂從門而入。畢竟不是家珍。達摩直指人心。所謂流自胷中。方名盖天盖地。是以永嘉經年造觀。往師六祖。南岳觀密作用。受法曹溪。是非優劣。了然現矣。
  附答明鼎子問
  問。雲棲主張念佛歸於一心。一心者謝盡六塵。單持淨念。固非隨聲唱和之流。亦非集起忽滅之輩。久久淘汰。打成一片。則念佛即是參禪。參禪即是念佛。念長一分禪長一分。念增一寸禪增一寸。彼錄所載不一而足。如是則師前云究心後正好念佛。我亦云念佛後正好參禪。何必舍土趨禪。翻成二見也。請明示之。
  答曰。子所謂謝盡六塵。非唱和生滅之徒。前不云乎而非頓也。楞嚴云。譬如國王為賊所侵。發兵討除。是兵要知賊之所在。若不識知而能討之。無有是處。子謂憑塵念佛。是躲其賊也。予謂究心破惑。欲除其賊也。故聲聞于結伏而不斷。菩薩于結破而不起。豈可以躲根與破惑同日語哉。又謂念長一分禪長一分。吁是何言歟。古云。若有一法。不成法身。若無一法。不成法身。若增一法不成法身。若欠一法不成法身。念苟可長。禪作麼生長。若可長。則吾心多一物矣。我云參禪後好念佛者。苟能發悟。活計隨時。無可不可。子云念佛後好參禪者。未審何處是念佛之後。若云開悟之後。何必更說參禪。若未獲開悟。念佛何曾有後。參禪直取自心。不見有身土之二。子徒起取捨之情。能妙悟自心。則知心外元非有土。
  再問。參禪究心非上根利智鮮能承當。中下之輩心如獮猴。須以方便拴縛之。若槩以禪理相語。彼將如聾如啞。徒成夢說。何如教之念佛。則上根之者彼此互融。中下之者淨念相繼。日久功深。何分利鈍。廣被群機。無所不攝。當此末法尤為善巧。較之參禪但可接上根而難以接中下者。豈不徑庭哉。請决所疑。
  答。三乘方便本是假名。法性平等。聖凡不二。當時世尊入普光明殿。現受用三昧。凡下果是不堪。非不堪也。信不及耳。諸大菩薩內秘外現。騰疑請釋。然後知其人人本具。箇箇不無。皆堪承紹。故後等賜諸子。不言有高下矣。今子執言有上下之根。有利鈍之異。且試論之。見聞知覺誰具誰不具乎。彼時難信大士決明。正啟今日之不信。今日參决古人指示正。參當時之難信也。所以云。古今一道。聖凡一心。豈分上下今古乎。但不能信心參叩。如其能之。彼極愚痴之徒。正是大機。何以故。彼全體不會。全體現前。只欠箇承當耳。念佛躲根輕易度日。雖有遠因。易潛業識。故祖師云。繫念乖真。昏沉不好。子當鑒諸。
  補問(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