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此道。語錄多所不聞。獨永明大師撮宗鏡百卷。羅三藏之靈文。明教和尚集輔教一篇。括百家之異說。莫不盡善盡美。曲委萬途示諸指掌顯然了解。惜乎文言浩博。淺昧難知。故予於對客之際。少欵清談輙呈管見。如將盃杓擬測天池。不意柳子朱子輩集以成帙。雖非攘羊之直。毋乃家醜自揚。諸方後學初機聊資鞭影。高明遠識希冀指南。可謂同體佛心用垂來鑑。若也因指見月則滿目具陳何妨文字。藉語知心則全體擔當悟必有由。所以酒樓前洞明祖意。俚語可憑。肉案頭玅契佛心。村言不廢。實乃得之在己。見聞知覺尚且無名。失之由緣。邪正是非必須辨白。自惟出佛身血。懺悔無門。頗諒襯凳之勤不加深誚。
  明會稽雲門顯聖寺住持嗣祖沙門圓澄撰

附 雲門顯聖寺散木禪師宗門或問

    會稽歇庵居士 陶望齡 校正
    參學門人 柳湞朱嘉謨 編
  乙未四月念日有客過訪。縱譚樂甚。不覺話及宗門中事。
  客驚悸起問如獲故物。謂師云。參禪為脩行之要。何以諸方或云念佛為徑超之旨。或云持呪為獨脫之門。廼至看教誦經作福禮拜各分戶庭。是非互立。請師決之。開後學之重昏。為法門之寶鑑。
  答曰。據佛化門一一無非正教。然則大小殊途。頓漸成異。不分而分。非異而異。子欲委悉。須審發心。為復因念佛發心耶。因持呪發心耶。乃至看教誦經發心耶。曰。吾發心者非持呪看教誦經發心。何以故。某在家初不知有此等法門脩持。亦不因念佛發心。何則在俗亦已念佛。但不知生死。故我發心耳。曰。然如子所言生死者。古云心迷則生死始。心悟則輪迴息。子為生死發心。當知參禪為脩行之要。其餘不待辨而釋然矣。何則。念佛者念此心也。看教者辨此心也。持呪者護此心也。參禪者參此心也。雖則同證此心為本。良由餘門漸而非頓。參禪頓而非漸。所以云。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又云。一念緣起無生。超彼三乘權學。是以諸方說漸說頓。少林得皮得髓。得失同異。自可分也。
  客曰。參禪之要。以何為入手之門。
  答曰。參禪無別奇特。但於生死之心真切用力。便是入手之門。何則。子所謂生死者。只如古人道。生從何來。死從何往。能無疑否。曰此無疑耳。曰何謂無疑。曰我見楞嚴經曰。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是知生從不覺而生。又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妄緣和合而生。緣散則滅。各循本因。受報好醜。生死死生。曾無有息。所以若人命終善惡境現。隨業受生。是知死隨報感而往。何疑之有也。予曰。子知生死而不知無生死也。不覺而生妄也。隨業而往亦妄也。如此以為無疑者。何以聖賢出興遞相告報。斷生死入涅槃。絕輪迴證解脫。是豈欺我哉。曰何謂無生死耶。予曰。如經所云則妄色出于頑空。頑空出於晦昧。晦昧出于不覺。未審不覺出于何也。不覺因覺。豈有無因而有不覺者乎。子能知此則輪迴息。迷此則生死始。究此為發心之本。悟此為入道之要。只此便是參禪下手之門。豈別有所謂參禪乎。非特學者以究心為本。諸佛出世亦以此為要。所以經云。諸佛世尊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故弘傳序云。妙法蓮華經者。諸佛降靈之本致也。是佛出世四十九年說法三百六十五會。其間大小偏圓隱顯秘密莫有不指歸一心。故曰惟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自佛初生便云。天上天下惟我獨尊。已露這箇消息了也。至乎覩星悟道乃云。奇哉。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良由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便乃向鹿野苑中雙垂二相。廣轉法輪。良由小機不堪。隱勝現劣。巧說三乘。雖得法華圓入佛乘。猶涉言詮。未為究竟。直至拈花示眾。迦葉破顏。方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一相無相。付囑大迦葉。展轉相承。西天四七。唐土二三。以至天下老和尚以心印心。祖祖密付。其間或有往他國而求嗣。入深山而尋徒。或傳衣而罹難。或航海而傳宗。或斷臂以求自心。或痛心而憂絕嗣。如是者十死九生。孜孜護持。豈非佛祖欲眾生究心為本也。
  客曰。如來胡不直指明心入道。何以却說三學萬行之門疑惑後學。佛心當不其然。
  答曰。佛本欲以一乘化眾生無有餘門。故曰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我則墮慳貪。此事為不可。良由小機不堪。三七思維。循諸方便。故曰我若讚佛乘。眾生沒在苦。破法不信故。墜於三惡道。我寧不說法。疾入於涅槃。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亦應說三乘。作是思維時。十方佛皆現。梵音慰諭我。善哉釋迦文。第一之導師。是知三乘是權。一乘是實。一乘豈非一心也。故楞伽曰。欲說真實者。彼心無真實。故如來雖則權說三乘。終歸真實。故法華曰。是法於久後。要當說真實。真實離於文字。非究心親證之指。其他孰能知之。
  客曰。究心為入道徑旨。何以從上先德或看教明心。或誦經悟道。乃至念佛持呪廣興福緣種種行門各各解脫。彼則何也。
  予曰。此是如來神力方便之所建立。經不云乎。時諸佛世尊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但云助不云正。旨甚明矣。予非臆說。楞嚴云。圓根與不圓根。日劫相倍。若論漸則諸門無不圓通。若取頓須求直指。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