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楚石梵琦禪師語錄
 (門人)祖光.文玹.曇紹.祖灊.景瓛.良彥.應訢.明遠.胤丘.文晟.正隆.善成.文斌.中端.正參 等編
佛日普照慧辯楚石禪師六會語錄序

  大慧提唱圜悟之道於徑山。神機妙用。廣大無礙。入其門者。凡情盡喪。得法弟子。不翅十餘人。各闡化原。而佛照於其中。稱為善繼。佛照之後。而妙峯紹之。妙峯之後。而藏叟承之。如持左券相授。器度脗合。無差爽者。寂照在四傳之餘。復能克肖前人。誠所謂世濟其美。然而諸佛證入。雖有不同。其上接西來宗旨。使人離垢氛而發精明者。則一而已矣。寂照之弟子。楚石禪師。蚤以頴悟之姿。銳意於道。一時名德。若晦機。若虗谷。若雲外。爭欲令出座下。師皆謝之。惟詣寂照之室。反覆參叩。一聞鼓鳴。羣疑冰消。世間萬物。總總林林。皆能助發真常之機。自是六坐道場。說法度人。嬉笑怒罵。無非佛事。至於現寶樓閣。及種種莊嚴。導彼末法。因相生悟。其與一實境界。未甞違背。聲聞之起。水湧山出。迨世緣將盡。顏色不異常時。翛然坐脫。如返故廬。則其俊偉光明。較於恃口給而昧心學者。其果何如也哉。嗚呼大慧之道至矣。自他宗言之。執持正法。作獅子王哮吼者。固往往有人。第近秊以來。傳者失真。瀾倒波隨。所趨日下。司法柄之士。復輕加印可。致使魚目混珍。揚眉瞬目之頃。輙曰彼已悟矣。何其易悟哉。人遂誚之。為瓠子之印。非特此也。五家宗要。歷抄而熟記之曰。此為臨濟。此為曹洞法眼。此為溈仰雲門。不問傳之絕續。設為活機。如此問者。即如此答。多至十餘轉語。以取辦於口。名之曰傳公案。若是者。皆見棄於師者也。今觀師之六會語。小入無內。大入無外。機用真切。無愧先德。惟具金剛眼者。有以知余言之有在也。余耄矣。厄於索文者繁多。力固拒之。此獨樂序之而弗寘者。憫魔說之害教。表正傳以勵世也。師諱梵琦。其字楚石。行業之詳。則備見塔銘中。其來徵序者。得法上首。瑩中瓛公也。無相居士金華宋濂謹序。

佛日普照慧辯楚石禪師語錄序

  自鷲嶺拈花。鶴林示寂以來。二千有餘歲矣。所謂實相無相。微妙法門。初不增減也。然古人有言。得之於心。伊蘭作栴檀之樹。失之於旨。甘露乃蒺藜之園。若作得失論量。未免傍觀者哂。初機後學。憑個什麼。菩提達磨。觀東震旦國。有大乘氣象。遂逾海越漠。而至金陵。奏對梁王。梁王不契。折蘆渡江。憩止少林。面壁九年。終不杜口空回。須印證神光始得。神光五傳而得曹溪。析為二宗。其一為南岳。得馬祖。馬祖之下。臨濟溈仰宗之。其一為青原。得石城。石城之下。雲門曹洞法眼宗之。是為五家宗派。臨濟得興化。興化得南院。南院得風穴。風穴得首山。首山得汾陽。汾陽得慈明。慈明得楊岐。楊岐得白雲。白雲得五祖。五祖得圓悟。至此又析為二宗。妙喜虎丘。子孫滿地。妙喜得育王佛照。佛照得靈隱妙峯。妙峯得徑山藏雲。藏雲得寂照元叟。無非磊磊落落。掀天揭地者。今天寧楚石禪師。實嗣元叟。五十年間。六坐道場。偈語流布叢林。其提唱有六會錄。脫略近時窠臼。嚴持古宿風規。電坼霜開。金聲玉振。是稱玅喜第五世的骨之孫。覽者自當有所證入。至正丁未秋。曲江居士錢惟善序。

  佛日普照慧辯楚石禪師語錄目錄

  序一(宋濂)  序二(錢惟善)  目錄卷第一
  住福臻禪寺語錄

卷第二
  住海鹽州天寧永祚禪寺語錄上

卷第三
  住海鹽州天寧永祚禪寺語錄下

卷第四
  住杭州路鳳山大報國禪寺語錄

卷第五
  住嘉興路本覺寺語錄

卷第六
  住嘉興路光孝禪寺語錄

卷第七
  再住海鹽州天寧永祚禪寺語錄

卷第八
  代別

卷第九
  秉拂小參

卷第十
  舉古上

卷第十一
  舉古下

卷第十二
  頌古

卷第十三
  佛祖偈贊上

卷第十四
  佛祖偈贊下

卷第十五
  法語  偈頌一

卷第十六
  偈頌二

卷第十七
  偈頌三

卷第十八
  偈頌四

卷第十九
  偈頌五

卷第二十
  襍著  水陸陞座  行狀  塔銘

  佛日普照慧辯楚石禪師語錄目錄(終)

  

  佛日普照慧辯楚石禪師語錄卷第一
  住福臻禪寺語錄

    小師比丘 祖光等 編
  師於泰定元年冬。在徑山興聖萬壽禪寺首座寮。受請入寺。
  山門。盡大地是解脫門。枉做個佛法會却。泥多佛大。水長船高。
  佛殿。城東老母不願見。調達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