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障矣。至若藏識中習氣愛根種子。堅固深潛。話頭用力不得處。觀心照不及處。自己下手不得。須禮佛誦經懺悔。又要密持呪心。仗佛密印以消除之。以諸密呪。皆佛之金剛心印。吾人用之。如執金剛寶杵。摧碎一切物。物遇如微塵。從上佛祖心印祕訣。皆不出此。故曰。十方如來。持此呪心。得成無上正等正覺。然佛則明言。祖師門下恐落常情。故祕而不言。非不用也。此須日有定課。久久純熟。得力甚多。但不可希求神應耳。
  凡修行人。有先悟後修者。有先修後悟者。然悟有解證之不同。若依佛祖言教明心者。解悟也。多落知見。於一切境緣。多不得力。以心境角立。不得混融。觸途成滯。多作障礙。此名相似般若。非真參也。若證悟者。從自己心中樸實做將去。逼拶到水窮山盡處。忽然一念頓歇。徹了自心。如十字街頭見親爺一般。更無可疑。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亦不能吐露向人。此乃真參實悟。然後即以悟處融會心境。淨除現業流。識妄想情慮。皆鎔成一味真心。此證悟也。此之證悟。亦有深淺不同。若從根本上做工夫。打破八識窠臼。頓翻無明窟穴。一超直入。更無剩法。此乃上上利根。所證者深。其餘漸修。所證者淺。最怕得少為足。切忌墮在光影門頭。何者以八識根本未破。縱有作為。皆是識神邊事。若以此為真。大似認賊為子。古人云。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前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認作本來人。於此一關最要透過。所言頓悟漸修者。乃先悟已徹。但有習氣。未能頓淨。就於一切境緣上。以所悟之理。起觀照之力。歷境驗心。融得一分境界。證得一分法身。消得一分妄想。顯得一分本智。是又全在綿密工夫。於境界上做出。更為得力。
  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難遣。此中病痛。略舉一二。
  第一不得貪求[糸-八]妙。以此事本來平平貼貼。實實落落。一味平常。更無[糸-八]妙。所以古人道。悟了還同未悟時。依然只是舊時人。不是舊時行履處。更無[糸-八]妙。工夫若到。自然平實。蓋由吾人知解習氣未淨。內熏般若。般若為習氣所熏。起諸幻化。多生巧見。綿著其心。將謂[糸-八]妙。深入不捨。此正識神影明。分別妄見之根。亦名見刺。比前麤浮妄想不同。斯乃微細流注生滅。亦名智障。正是礙正知見者。若人認以為真。則起種種狂見。最在所忌。
  其次不得將心待悟。以吾人妙圓真心。本來絕待。向因妄想凝結。心境根塵。對待角立。故起惑造業。今修行人。但只一念放下身心世界。單單提此一念向前。切莫管他悟與不悟。只管念念步步做將去。若工夫到處。自然得見本來面目。何須早計。若將心待悟。即此待心。便是生死根株。待至窮劫。亦不能悟。以不了絕待真心。將謂別有故耳。若待心不除。易生疲厭。多成退墮。譬如尋物不見。便起休歇想耳。
  其次不得希求妙果。蓋眾生生死妄心。元是如來果體。今在迷中。將諸佛神通妙用。變作妄想情慮。分別知見。將真淨法身變作生死業質。將清淨妙土。變作六塵境界。如今做工夫。若一念頓悟自心。則如大冶紅罏。陶鎔萬象。即此身心世界。元是如來果體。即此妄想情慮。元是神通妙用。換名不換體也。永嘉云。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若能悟此法門。則取捨情忘。欣厭心歇。步步華藏淨土。心心彌勒下生。若安心先求妙果。即希求之心。便是生死根本。礙正知見。轉求轉遠。求之力疲。則生厭倦矣。
  其次不可自生疑慮。凡做工夫。一向放下身心。屏絕見聞知覺。脫去故步。望前眇冥。無安身立命處。進無新證。退失故居。若前後籌慮。則生疑心。起無量思算。較計得失。或別生臆見。動發邪思。礙正知見。此須勘破。則決定直入。無復顯慮。大槩工夫做到做不得。正是得力處。更加精采。則不退屈。不然則墮憂愁魔矣。其次不得生恐怖心。謂工夫念力急切。逼拶妄想一念頓歇。忽然身心脫空。便見大地無寸土。深至無極。則生大恐怖。於此若不勘破。則不敢向前。或以此豁達空。當作勝妙。若認此空。則起大邪見撥無因果。此中最險。
  其次決定信自心是佛。然佛無別佛。唯心即是。以佛真法身。猶若虗空。若達妄元虗。則本有法身自現。光明寂照。圓滿周徧。無欠無餘。更莫將心向外馳求。若捨此心別求。則心中變起種種無量夢想境界。此正識神變現。切不可作奇特想也。然吾清淨心中。本無一物。更無一念。凡起心動念。即乖法體。今之做工夫人。總不知自心妄想。元是虗妄。將此妄想。誤為真實。專只與作對頭。如小兒戲燈影相似。轉戲轉沒交涉。弄久則自生怕怖。又有一等怕妄想的。恨不得一把捉了。拋向一邊。此如捕風捉影。終日與之打交滾。費盡力氣。再無一念休歇時。纏綿日久。信心日疲。只說參禪無靈驗。便生毀謗之心。或生怕怖之心。或生退墮之心。此乃初心之通病也。此無他。蓋由不達常住真心。不生滅性。只將妄想認性實法耳。者裏切須透過。若要透得此關。自有向上一路。只須離心意識參。離妄想境界求。但有一念起處。不管是善是惡。當下撇過。切莫與之作對。諦信自心中。本無此事。但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