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許印正。此傳燈千七百則葛藤。皆真實印正語。非[糸-八]妙機鋒語。如今學人都把作[糸-八]妙奇特言句。蘊在胸中。當作己解。日用頭頭。未曾一毫看破。豈不誤哉。第三大悲心。願拔一切眾生苦。如今學人。見拔眾生苦。是菩薩事。待他日成了菩薩。纔度眾生。却不知能度眾生。方是菩薩。度眾生苦。不是有了神通妙用。纔去度眾生。却就是直心正念。集諸功德處。就是度生事業。且如世尊。教須菩提度盡眾生。實無眾生可度。乃至廣行六度。更無一法可行。乃至上求菩提佛果。亦無所得。且度眾生。豈不是集諸功德。實無一法可得。豈不是直心正念真如。如此妙用。乃自己日用神通。取之無禁。用之不竭。則何法而非功德事哉。以眾生日用種種事法。皆是煩惱現行。今以真如一念。事事法法上印破。都轉作真如妙用。便是度自心之眾生。如此參學。是名真參實究者。不是現成端坐養懶。過了三年五載。便誇大口。說我參禪幾多時。悟了多少妙處。如此見識。都閻老子前喫鐵棒漢。反不如三家村田舍郎。他倒免酬信心檀越宿債。老漢看來。佛祖教人。原是分分明明。只是後人錯會。所以誤耳。禪人既歸心老人。須信老人言。從今將抱守瑠璃瓶子。一拶粉碎。將從前參的。都移在一片身心上。向成就眾生門頭。拌却性命去。一一著實體驗過。發廣大心。能引一眾生發菩提心。便是拔一眾生之苦。自破一分我執。損一分煩惱。消得一分我見煩惱。便是證一分真如境界。若從此以去。更發長遠心。即三生十劫。劫劫生生。行到煩惱消盡處。便是度盡眾生處。若眾生煩惱一時都盡。更要成甚麼佛祖。

  示西印淨公專修淨土

  近世士大夫。多尚口耳。恣談柄。都尊參禪為向上事。薄淨土而不修。以致吾徒好名之輩。多習古德現成語句。以資口舌便利。以此相尚。遂到法門日衰。不但實行全無。且謗大乘經典為文字。不許親近。世無明眼知識。卒莫能迴其狂瀾。大可懼也。大都不深於教乘。不知吾佛度生。方便多門。歸源無二之旨耳。世人但知祖師門下。以悟為上。悟心本意。要出生死。念佛豈不是出生死法耶。參禪者多未必出。而念佛者出生死無疑。所以然者。參禪要離想。念佛專在想。以眾生久沈妄想。離之實難。若即染想而變淨想。是以毒攻毒。博換之法耳。故參究難悟。念佛易成。若果為生死心切。以參究心念佛。又何患一生不了生死乎。惟此淨土法門。世人以權目之。殊不知最是真實法門。諦觀普賢。以法界為身。修十大願。必指歸淨土。馬鳴傳心祖師。宗百部大乘。作起信論。究竟結歸西方。東土傳燈諸祖。雖不明言淨土。但悟心既出生死。不歸淨土。豈成斷滅耶。永明會一大藏。指歸一心。亦攝歸淨土。禪至中峯。時在季世。而極力讚揚西方。況此法門。乃本師無問自說。十方諸佛共讚。豈諸佛菩薩。諸大祖師。反不如今之業垢眾生。而妄談耶。淨公中年棄愛出家。初參紫栢大師。授參禪之指。今於淨土一門。願修而未決。老人因謂之曰。此事不必問人。只看自家為生死心何如。若為生死心。如救頭然。志要一生取辦。譬若人患必死之病。有人覓還丹可救。一人授以海上單方。足以起死回生。只在病者。有決定心信此可服。更不必待覓還丹。只服此單方。頓令通身汗出。絕後方甦。是時始知其妙。但諦信此法。專心一志。至臨命終時。方自知其郊耳。又何必問取他人。勉矣行之。決不相賺。

  示沙彌性鎧

  沙彌性鎧來參。請益老人。字之曰堅忍。惟佛示弟子曰。著忍辱衣。名堅固鎧。以鎧為禦患之具。譬夫大將。臨敵。不遭矢石之患。而能全身保命。有必勝之功者。鎧之力也。且吾沙門釋子。蹈生死之場。遇五欲諸魔之大敵。非忍力堅固。不足以勝之。故曰忍色。忍欲。難忍能忍。方能保全法身慧命。以臻極樂之場。即吾佛亦曰種種諸難。皆當能忍。況末法險道。多諸患難。苟無堅忍之力又何以克全出世之業乎。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八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九

    侍 者  福 善 日錄
    門 人  通 炯 編輯
    嶺南弟子 劉起相 重較
  法語

  示夜臺禪人

  文殊菩薩住清涼山。與一萬眷屬常演說法。故西域沙門遙禮此山。為金色世界。華嚴經云。一切處文殊師利。從一切處金色世界而來。由是觀之。文殊果常住於此山耶。葢眾生界中。煩惱所集為熱惱地。若行人能開智眼。達本情忘。知心體合。則當下清涼。如是。則觸目無非文殊化境。步步不離清涼道場。此所謂一切處文殊金色世界也。夜臺禪人。久住臺山。夜遊故得此名。今來南方行脚。參禮知識。是必親從文殊指點而來。如善財之南詢。雖經百一十城。未動脚跟一步。如前周行十方世界。未離金色界中。在在知識逆順法門。無非文殊智眼。今見老人於五乳峯頭。與金色世界是同是別。者裏辨得。許你親見文殊。其或未然。再買草鞋行脚去。參。參。

  示省然覺禪人

  性覺禪人中歲出家。遠來匡山求授具戒。以有隱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