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漢高帝以力取天下。百戰百不勝。及一勝即成大事。豈非善守有餘。以治不足者哉。先大師以法門大事。付公一肩荷之。不遺餘力。當百折之衝。秋毫皆窮神極力以應之。以其志有餘而不暇顧其形之易瘁也。今也有形易化。時往難復。當及時休養以全其天和。所謂本立而道生也。以公生平所學。以明心為格。若心廣而形眇。則力全而任有餘未盡之業。猶千里之行以蹔息而至。公必有以自處也。何如。

  示念佛切要(在雲棲為聞子將子與母氏說)

  念佛求生淨土一門。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生死。今人發心。因要了生死。方纔肯念佛。只說佛可以了生死。若不知生死根株。畢竟向何處念。若念佛的心。斷不得生死根株。如何了得生死。如何是生死根株。古人云。業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斷不生淨土。是知愛根乃生死之根株。以一切眾生受生死之苦。皆愛慾之過也。推此愛根。不是今生有的。也不是一二三四生有的。乃自從無始最初有生死以來。生生世世。捨身受身。皆是愛欲流轉。直至今日。翻思從前。何曾有一念暫離此愛根耶。如此愛根種子。積劫深厚。故生死無窮。今日方纔發心念佛。只望空求生西方。連愛是生死之根的名字也不知。何曾有一念斷著。既不知生死之根。則念佛一邊念。生死根只聽長如此念佛。與生死兩不相關。這等任你如何念。念到臨命終時。只見生死愛根現前。那時方知佛全不得力。却怨念佛無靈驗。悔之遲矣。故勸今念佛的人。先要知愛是生死根本。而今念佛。念念要斷這愛根。即日用現前。在家念佛。眼中見得兒女子孫。家緣財產。無一件不是愛的。則無一事無一念不是生死活計。如全身在火坑中一般。不知正念佛時。心中愛根未曾一念放得下。直如正念佛時。只說念不切。不知愛是主宰。念佛是皮面。如此佛只聽念。愛只聽長。且如兒女之情現前時。回光看看。這一聲佛果能敵得這愛麼。果然斷得這愛麼。若斷不得這愛。畢竟如何了得生死。以愛緣多生習熟。念佛纔發心甚生疎。又不切實。因此不得力。若目前愛境主張不得。則臨命終時。畢竟主張不得。故勸念佛人。第一要知為生死心切。要斷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斬斷。則念念是了生死之時也。何必待到臘月三十日。方纔了得。晚之晚矣。所謂目前都是生死事。目前了得生死空。如此念念真切。刀刀見血。這般用心。若不出生死。則諸佛墮妄語矣。故在家出家。但知生死心。便是出生死的時節也。豈更有別妙法哉。

  示雲棲侍者

  大師未入滅時。前十九年起居食息。侍者日夜周旋。凡一切密行無不覩。一切微言無不聞。一切應機無不達。一切心事無不知。是則大師之全身色相音聲。無不昭昭於心目之閒。即親近數千萬眾。皆不如侍者之真知實見者也。即今大眾。人人見大師滅度。只侍者獨不作滅度想耳。末法修行淨土。都要說想彌陀妙相。以未得親見面目。即想亦不真。要聞彌陀說法。則思亦不真。我觀大師則彌陀之化身。侍者執侍已久。豈可忘却大師。又向他家求佛法開示。我謂侍者。更不必作別想。只想大師如生前一一規模法範。音聲語言。作事威儀。修行觀念。利生慈悲。細細從頭至足。終日竟夜一一通想一過。如此則念念想時。就是彌陀出現時也。纔有一念忘却。便是負恩德入生死之時。老人無法可說。但以大師全身。安向汝心中。不可吐却。便是我老漢隱身三昧也。汝諦思之。

  示等愚侍者

  自心念佛。念佛念心。心佛無二。念念不住。能念不立。所念性空。性空寂滅。能所兩忘。是名即心成自性佛。一念遺失。便墮魔業。

  示玄津壑公

  公受業淨慈。乃永明禪師唱道地。初薙髮。禮永明塔於荒榛。凡事一遵遺範。手自行錄。為師承卜遷師塔。於宗鏡堂。後誓不募化。唯行法華懺儀。堅持其願。而集者如雲。塔工既成。修宗鏡堂築三潭放生池。皆永明本願也。余弔雲棲大師。將往淨慈。公料理宗鏡堂為駐錫所。予入門禮永明大師塔。觀其精妙細密。經畫如法。纖悉毫末。咸中規矩。予留旬日。繞千百眾。人人充足法喜。內外不遺。諸凡井井。頤指適可。如不經意。予以是見公才堪經世。慈足利生。不獨有深心實具。無方妙行。非乘宿願未易能也。予既行。公送別請益。予因示之曰。為佛弟子。人有真偽。行有理事。才有體用。心有廣狹。均名僧也。而就中不同如霄壤。故菩薩利生之門。有其多種。佛呵聲聞為名字羅漢。斥非真也。佛所最重者。唯末世中護慧命者。為極難其人。以處剛強濁世。自救不暇。安能為法門乎。周身不給安肯愛護眾生乎。諸大乘教中。皆稱能護法者為真佛弟子。以能克荷其家業耳。佛憂滅度之後。求持經者為難。然經即佛之法身慧命。非紙墨文字也。且法身流轉五道而為眾生。是知能護眾生。即護佛慧命。故般若教菩薩法。以度眾生為第一。以不住眾生相為妙行。所謂滅度無量無數眾生。實無一眾生可度。是了眾生相空也。然我即眾生之眾生也。眾生既空。我亦何有。我人皆空。中閒事業。誰作誰受。物我兩忘。中閒自寂。三輪若空。則實相如如。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