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曹溪。天下衲子歸之。祖設安居。以容廣眾。此禪堂之設。最初之始也。至百丈大師。立律條以約多人。此清規創初。所由立也。自此凡天下叢林。皆有禪堂。以行清規。名為十方常住。雖千萬指。如一人之身。頭目手足之相須耳。惟曹溪禪堂。自 六祖之後。今千年矣。久而遂廢。凡本寺僧徒。分煙散火。居止不一。而清規不行。即十方衲子。禮 祖而至者。茫然無歸。雖有祖庭之設。無復清修之業。甚至不異編氓。豈禪源根本之地焉。老人蒙 聖恩度嶺。承當道護法盛心。不忍 祖庭之零落。命寺僧延予。以整理之。予至則苦心一志。以中興 祖道為心。除修殿宇乃清寶林舊址。僧房填塞。遂捐資別買空地。移僧房七所。闢成一區。復立內禪堂一座。以安常住僧眾。立外堂一座。接納十方往來。除常住香燈外。別捐己資。贖紫筍莊田。山園地土。以為供贍。名為十方常住。安居既就。四事既周。恐居是堂者。不能律身進道。及堂中主者。不諳古德清規。事有差舛。言行乖違。有壞法門。不唯有辜創立之心。實負龍天護法之意。凡日用事宜。略設條例如左。賓主各宜遵守。以圖永久光揚祖道。庶使法門不墜。道業可成。老人仰續 六祖如綫之脈。亦稍攄其本願矣。凡我弟子。務宜守之。慎勿輕忽。
  佛說常住有二種。一常住常住。即今之寺。立住持以主之。稱曰長老。為一寺領袖。一十方常住。即今之禪堂。立堂主以主之。為十方領袖。故居是堂者。無論內外。皆稱十方。以發心修行。志超方外。非世俗比也。其清規禮法。如住持例。但住持與眾僧。有上下之分。若主禪堂法食均等者。則有師資之分。稱曰堂頭。如今之少林。若但掌禪堂事務。稱曰堂主。與眾有賓主之分。即今之諸方。凡在堂之僧。日用助道。四事因緣。皆實賴之。叢林一切大小事務。皆仗荷之。眾皆拱手而已。非細事也。是須遞相恭敬。內外和合。以道為懷。勿妄生議論。以求過端。所處禮法清規。自有定例。務安分守成。勿妄增減。  禪堂之設不輕。堂主之任甚重。以十方眼目。指矚一人。直須言行端潔。以副眾望。故居是任者。務秉慈悲心。廣大心。軟和心。忍辱心。謙下心。以菩薩修行心。如橋梁。如大地。方堪荷負眾生。乃稱玅行。故凡日用飲食。與眾同甘苦。不得私自偏眾。滴水莖菜。以眾為心。不得專任己意。以取譏謗。眾僧有過。當白堂中板首。婉言方便處之。不得遽出暴言麤語。任情呵責。不得苛刻佃民。以招怨謗。凡一應執事。務要斟酌賢否。不得妄用匪人。常住錢穀。當撙節浮費。不得過用。若係當用。宜與板首。預先商確可否。查書記簿。明開支銷。不得專任己意。  堂中歲計。即常住租課。每年不足三分之一。所欠甚多。並無實法。但憑大眾修行。以感龍天外護。俱在堂主一肩募化。萬一不足。大眾只宜同甘淡薄。不得過求豐美。妄貸債負。以累常住。  作務行人。苦心勞力。終歲辛勤。冬夏二季。必須量給單布。以助道心。但常住歲計不足。實難定規。是在堂主多方設處。否則不能以安行人。其堂中在單僧眾。理宜均等。但力所不及。勢難措辦。貸則返累常住。難以持久。若就八月會中。緣難一定。抑恐預有借辦。當即填還。今照所有施利。先除還所負。餘則斟酌多寡。量散堂中。以助道緣。難為定例。若更有餘者。存貯以實常住。不致空虗。庶可持久。儻有施主專意布施。隨所發心。不屬常例。  堂中歲計。全在八月會中。施主齊集。所有齋僧布施。米則入庫。其有銀兩。當立櫃一具。簿一扇。書記請公正一人同掌。其有折米銀兩。即當據實眼同登簿。不得移作本色乾沒。其辦齋銀兩。亦登入簿儲積。日逐當眾支用。書記別登支銷簿。以備稽查。堂主不得私自出入。其有念經拜懺銀兩。亦登入簿。以待會罷通融散眾。堂中不得執為己有。以在道場內外一力。故不得專。若外有送茶果之資。係堂主者。堂主自收入己。有送堂中者。及榜疏佛事等頃。是在堂中專執。施主專心。則聽公取。如越例而爭者。準清規例。據其所爭。照數倍罰。辦齋一供。如不遵者。不共住。  堂中坐單僧眾。俱係作養。本寺僧徒。離居不遠。切近親朋。但恐熟處難忘。不得時常託故回房。縱意妄為飲酒博奕。遊蕩嬉戲。或酣醉到堂。觸穢神明。輕欺禮法。犯者堂主白板首。重者不共住。輕者當眾罰跪香一炷。懺悔改過。若不遵者。亦不共住。  在堂僧眾。皆老人作養。以光 祖道。唯以修行為心。各宜謹守戒法。調練三業。制伏過非。勿使造業。不得聚首妄生議論。蠱惑正人。以啟事端。或勾引匪人。破壞常住。盜取什物。違者與犯者同坐。  堂中一切事務。及歲計周支。俱在堂主一力擔荷。以一人而肩眾事。誠難一一恰好。倘有差失。大眾亦當體亮。念其勞苦。不得求全責備。妄指過端。以生別議。若果有過差。當會同板首。就方丈中茶話。欵敘諫正。不得遽發麤言。以傷道體。  凡十方遠到衲子。俱在外堂旦過寮安歇。必須入堂問訊。板首即當領眾回禮敘謝。知賓欵茶。不得坐慢。取辠十方。若是知識法師。及高賢衲子。即白堂主。當延入內堂寢室安居。或經冬夏。務盡心恭敬供養。大眾朝夕咨請法要。不得輕慢。以增罪過。若在旦過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