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又何有身命可捨哉。如此用心。操存涵養。心精現前。看書即與聖人心心相照。作文自性流出。此是真慷慨丈夫之能事。所謂樞得環中。以應無窮。即建功立業。皆成不朽。梁子既有其本。又何憚而不為哉。

  示劉仲安(癸丑冬)

  予居五羊。一時從遊者眾。覩劉子。骨剛氣渾。謂夙具般若緣種器近於道。予將有南嶽之行。劉子送於舟中。特請益曰。弟子道心甚切。但為宿習濃厚。妄想纏繞。不能直逃向上。望師指示老人謂曰。子知妄想。則妄想自不能纏繞矣。既稱妄想則本無實體。譬如空花。安能結空果耶。由子不達妄想本無。認作實法。與作對待。念念與之打交滾。絕無一念休歇之時。斯則但以妄想為主。而當人本體為之埋沒。所以見造道之難耳。豈不見僧問古德云。妄想不停時如何。德云妄想不惡。六祖於黃梅會下。剛只道得个本來無一物。子從今日用做工夫。只將本來無一句作話頭。二六時中。切切參究。但看妄想起處。切莫隨他流轉。當下一拶。自然埽踪滅跡矣。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四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五

    侍 者  福 善 日錄
    門 人  通 炯 編輯
    嶺南弟子 劉起相 重較
  法語

  示觀智雲禪人

  學道人第一要看破世閒一切境界。不隨妄緣所轉。第二要辦一片為生死大事。決定鐵石心腸。不被妄想攀緣以奪其志。第三要將從前夙習惡覺知見。一切洗盡不存一毫。第四要真真放捨身命。不為死生病患惡緣所障。第五要發正信正見。不可聽邪師謬誤。第六要識得古人用心真切處。把作參究話頭。第七要日用一切處正念現前。不被幻化所惑。心心無閒。動靜如一。第八要直念向前。不可將心待悟。第九要久遠。志不到古人田地。決不甘休。不可得少為足。第十做工夫中念念要捨要休。捨之又捨。休之又休。捨到無可捨。休到無可休處。自然得見好消息。學人如此用心。庶與本分事少分相應。有志向上。當以此自勉。

  示了心海禪人

  吾人出家。單為生死大事。操方行脚。參師訪友。只為決擇己躬下向上一路。不明不已。故善知識單以此事示人。近來法門寥落。諸方罕聞此風。行脚到處。但鼓粥飯氣息而已。老人寓靈湖蘭若。了心禪人來參。入門見其有衲僧巴鼻。似非尋常粥飯者。今將返伏牛。拈香請益。老人示之曰。方今海內禪林。第一賴有牛山苦行。非諸方可及。學道之士。苟能[拚-ㄙ+ㄊ]捨身命。一生定不空過。但日用工夫。單提一念話頭最為綿密。所以不得超脫得大自在者。以一向死守話頭。念念不捨。不知參禪最先要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離念一著。所以繫念反為念縛。不得超脫大自在地耳。禪人此番入山。幸仗規繩大眾夾持。正好隨場下手著力。但於念念中。看覷念未起處。由在離念一著。久久忽然念頭迸斷。心境兩忘。如脫索獅子。自在遊行。他時再見老人。决不似今日眉目動定也。

  示湘潭諸優婆塞

  佛住世說法有常隨四眾。出家二眾。曰比丘。比丘尼。在家二眾。曰優婆塞。此云近事男。優婆夷。云近事女。以其在家能持五戒。可以近事三寶。堪受法利。故及佛法東來。隨時受化。代不乏人。至有明心見性。入祖師之室者。近來法道久湮。師承無眼。妄禮三拜。例得一名。即自稱為弟子。其實腥腪未吐。素行未改。致生譏謗。全無利益。大為壞法之端。故老人生平未敢輕許。今觀湘潭諸弟子。信心篤厚。非泛泛波流。故強允其請。但念汝等素未聞法。雖云善人。不知如何是善。今按唯識論。說心所五十一。而善法唯有十一。餘皆惡心所也。十一法者。謂信。精進。慚。愧。不貪。不瞋。不癡。輕安。不放逸。行捨。不害。此十一法全具。為純善人。但少一法。即為缺德。汝等但能依教持此善法。各各究明。時時觀察提撕。於何法上有未純熟。更加切磋之功。務要全美而後已。如此用心是為真實善人。所言善心者。即清淨真心也。以一切眾生。各各本具如來清淨真心。但為惡念染污。故隨情造業而不自知。今能觀察善心。則一切惡法。自不現前。心自清淨矣。苟能有志漸漸深觀。只參六祖大師開示慧明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公案。時時參究。是謂向上一路。汝等脚跟下。誰無一尺土。努力前行。必不相賺。若肯歸心淨土。即依此法一心念佛。則現生可斷生死。永絕沈淪。但恐偷心自欺。不能作真實行耳。老人強為汝等作如是說。為憐三歲子。不惜兩莖眉。切不可作世諦流布話會也。

  示方覺之(乙卯)

  覺之方子。支離其形。而天機妙發。參老人於南岳。老人見其心光炯炯。是於般若有夙種者。每以向上示之。方子心領如飲冰焉。今將別。拈香請益。乃示之曰。方子無以天全其性而殘其形以為闕也。予知天不以形累子。以真厚其德耳。世之形全者眾。而以形傷生者多矣。孰能離形釋智以全其性耶。聖人謂形為生累。故曰大患為吾有身。故滅身以歸無。以其形銷而苦息矣。吾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