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者幾何人哉。憶昔黃面老子。在靈山會上。領一隊懵懂漢。逐日著衣持鉢。沿街過巷。乞得一搏冷飯。歸來飽飡後。洗鉢收衣。趺座而坐。閒打葛藤。如此以為家常過活。若是者三十餘年。而人天大眾瞢然。畢竟不知所為何事。偶於一日被空生覷破。遂發歎曰。希有世尊。世尊見其眼目動定。遂為盡力。胡亂一上。直使空生纖疑盡淨。命根勦絕而後已。故空生感悟切心。涕淚悲泣。痛哭稱歎。而不容口。至此黃面老子。氣悶少舒。始不負從前一片婆心。今觀壽昌钁頭。大似黃面衣鉢。此語不減靈山葛藤。當知此話大行。如毒皷聲。不知中其毒者。能幾何人。至其感悟流涕。如空生者。又不知能得幾何人也。諺語有云。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後之讀此語者。若作言語話會。則有負壽昌。若不作言語話會。則有負自己。若兩不相負。當於未舉以前。把钁頭處。薦取始得。

  跋可禪人行脚卷

  昔法照齋次。見萬佛菩薩。現形於鉢中。不知何以故。乃問僧云。此五臺文殊化境也。遂發足履五臺。願見文殊。乃至果見文殊。授以念佛法門。照可禪人。先從雲棲得念佛三昧。今欲往求文殊印證則可。倘問南方法眾。不可被前後三三。當面瞞却也。
  又。
  照可禪人。初住黃山。以華嚴為業。所謂於一塵中入正定也。今從他方起處。欲破塵出經。將誅茅於西湖之上。意須長者插一莖草。老人直謂之不然。以無礙法界。遇緣即宗。隨處具足。但稟明於心。又何假外耶。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三十一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三十二

    侍 者  福 善 日錄
    門 人  通 炯 編輯
    嶺南弟子 劉起相 重較
  題跋

  題壇經首示智境禪人

  從上佛祖。為生死大事。出現世間。靡不大捨身命。歷盡艱難。自萬死一生中來。觀吾本師和尚。釋迦老子。曠大劫來。為此法故。捨頭目髓腦。不啻恒沙。即此翻出頭。猶向雪山凍餓六年。以至馬麥金鎗。何所不受。剛剛博得四十九年粥飯氣息而已。猶未見有奇特處。且又末後惹得一場笑具。至今流布寰區。乃教碧眼特特西來。把作實事。賺他神光誤墮一臂。及至老盧俗漢子。被他一語調弄。刺向黑漆桶中。悶絕至死者。又不止萬萬也。自黃梅夜半。放下腰間石頭。拾得一些子破落索。當作奇貨。豈料被他累至於死者。又萬萬矣。且幸自獵叢跳出。滿目羞慚。每每向人申說平生負墮處。即以太虗為口。猶吐露一點不出。直令話柄流落江湖。傳者又為實事。悲哉。余亦為此法故。上干 宸怒。實出九死。幸爾絕處再甦。蒙恩貶雷陽。以萬曆乙未冬日。出 帝都。冐雪南行。至白下。擕弟子智境如廣作形影。及至雷陽。瘴癘大作。飲者萬萬無完人。余與從者。俱冐毒癘病。而廣竟不起。境則再死而復生。苟非仗諸佛神力加持。及自願持之。葢萬萬無遺類矣。境病稍瘥。余即遣歸盧山。省乃師。且以借萬頃湖光。千尺瀑布。以洗未盡習氣也。臨行無以為屬。案頭驀拈此卷。遂以付之。將見古人大死後。如此消息。但非真死者莫可得。境當持之於孤峰頂上。萬丈巖前。試在措手處。定當看。苟能真個大捨身命如古人。則不但不負老人今日之事。抑且不負自己萬劫千生。種來最勝金剛種子也。爾其勉旃。無忘所囑。時萬曆丙申長至月十九夜燈前。記於五羊東郭之壘壁間。

  觀楞伽記略科題辭

  科以分經。從古製也。昔道安法師以三分科經。時人譏其離析經義。及親光論至。果以三分斷其全經。時乃歎其雅合。葢經經各有綱宗。科乃提綱挈要。使觀者得其要領。庶離言得意而悟入之。令捨筌蹄。殆非支分節解。逞臆斷也。後之義學。昧於離言之旨。各恃己見駢枝其說。以取謗法之愆。使學者莫之適從。正所謂以多歧亡羊耳。楞伽以離言說第一義為宗。文博義幽。舊解但科其文。而未盡挈其義。於通途一貫之旨未暢。使觀者狥文而失義。以致修心三觀。不得其門而入。雖古今講演流通盡大地。而依之造修者。鮮知其要。有負如來開示正修行路也。今予妄為通議。直欲發心條貫。使學者一覽便見指歸。其略科但先撮要義。以示文外之旨。使知問答來源。融會一貫。了然心目。冀可忘言得義。不以文句為障礙耳。然即此已為剩法。後之學者。切不得以此為欠。而更增益其說。自取謗法之罪不淺矣。萬曆戊戌孟夏佛成道日。沙門德清題於五羊之青門壁壘間。

  題金剛經註解後

  佛性之在纏。如珠之在懷。水之在地。然雖固有。不指不知。不鑿不得也。是則善友知識。乃指珠之人。無量法門。特穿鑿之方耳。豈實法哉。如來出世為一大事因緣。所謂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知見者。乃眾生之佛性。即般若之真智也。且此真智。吾人本自具足。曾無增減。正猶衣底之珠。本無明昧。地中之水。源有淺深。此其法無頓漸。悟有易難。由根有利鈍。障有厚薄耳。上根利智。障薄德厚者。一觸便了。此悟之易。故稱為頓。如六祖大師。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語。頓悟本有。便悟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