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與

  念足下為生死心。真實如救頭然。五欲泥中。不若是堅強勇猛。誠難頓拔其根。若於熱惱中。發一念清涼。便是火裏生蓮。但惜足下稟氣柔弱。心力骨剛。第色力不充耳。居常善病。足下識此病源乎。他人之病。從世閒貪癡起。足下之病。從為道貪癡起。病雖不同。為病則一。足下憤憤要出生死。將謂脫塵網。為出生死。不知離妄想網。為真出生死。況父母之恩。未能頓報。若以遠離為報。則重增父母之憂。是返苦於親也。何報之有。以不得脫離。日夜癡癡妄想。以為不遂其志。則道未辦。而苦芽先增長矣。豈非大癡耶。足下當自思維。妄想乃生死根。即於病中。覷比妄想了無根蔕。則念念頓拔生死。即此坐進此道。法身日健。心地日明。不待脫而自脫矣。老朽感足下信心。時不能忘。聞足下病尚未安。故以此奉慰。

  與金省吾中丞

  在昔豪傑之士。負經世之材者。但知建功立業於不朽。豈知真不朽之業哉。以不達本有。捨己從人。故功未必成。即成而未必不朽。即有虗名。垂之後世。名存無益。而黑業隨之。因果昭人之耳目者。古之將相。類墮於此。孰能如裴張白楊諸大老。在世出世者乎。是知有先具性真。而推緒餘於功名者。亦有功成身退。而歸根於性命者。雖蚤晚不同。而超然獨得。世難與比者。則一也。惟翁當功成身退之日。即能放下諸緣。潛心一真之地。其所謂至樂於己者。九鼎不易也。豈非大豪傑哉。惟翁即在放下處著力。放到無可放處。自然不被生死業繫矣。即修淨土一門。最要放下染緣。而淨業方成。然於放下處。求生淨土。是以彼易此。愽換之法耳。雲棲道場。清規肅靜。如金剛圈。但願大眾一心。依教奉行。即蓮師法身。儼然踞獅子座也。唯眾護法大檀。時時加被。以增精進耳。復何所云。

  與嚴天池中翰

  還山後。業已具報。奉慰慈念。山居卜地。最為幽勝。拮据誅茅數椽。十月望後已就。安居將三月矣。歲窮則無所不窮。唯有千峰積雪。萬壑松濤。盈耳眩目時。皤然一老。鬚髮鬔鬆。頹然兀坐。擁衲圍爐。燒榾柮火。邈焉不知有人世。而人世亦不知乾坤之內。有此物也。積劫塵勞。可一洗殆盡。況二十年炎蒸毒霧乎。想老居士聞此。必無一撫掌。

  與王季和

  居士言近來日多懈怠。無精進力。此自知之明。經云。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以知為懈怠。則定不為懈怠轉矣。古德云。心不與世情和合。是真精進。近聞同元初讀書洞庭山中。塵境遠離。六根無據。置身於三萬六千頃。寒波浩渺之中。如坐大圓鏡裏。且與勝友對談不二。此中何處更容懈怠乎。第恐妄想不休。如白日作夢。自生顛倒耳。

  與顧履初明府

  居士天然道骨。稟出塵之度。養素山林。固稱高尚。但於性命根宗。超出生死一著。似未留心。居士根器已具。所欠知識與之切磋。葢亦時節因緣未至耳。山野卜居匡廬之南。七賢峰下。與五老相對。揖讓雲中。吞吐彭蠡。波光雲影。不減太湖。雖花果難爭鄧尉。而幽勝過之。山野幸託棲遲逸老。且願效遠公東林遺事。將期遨域內高賢。同修蓮社之盟。居士肯留心此中。幸約同契勝友。各標志願。俟結搆道場落成。他日歸來。如久客還家。共老煙霞。同歸極樂。豈不為最上因緣乎。居士若果惠然以為先導。無俟山野饒舌也。

  與虞素心吏部

  往晤公於東禪。覩其道貌天形。敦篤厚重。心知其為有力大人。所為公惜者。有道器而未聞道。恐臨大事。人不勝天耳。苟不奮發真實信心。於佛法中精心著力。深窮超生死之學。為真實處。世俗口耳。皆非究竟地也。出世真修。唯楞嚴一經。應世之妙。無逾道德一書。願公早發信心。於此用力。久之當有自得處也。

  與熊芝岡侍御

  前過武昌。得瞻光霽。辱不鄙而厚遇之。飽餐香飯。深領至言。歷談處遼一段精神。所謂威行蠻貊。氣欲吞胡。載戢干戈。嬰兒強虜。事事全出大光明藏金剛心中。聽之不覺毛孔熈怡。私謂菩薩現宰官身。定國安邦。盡屬神通遊戲。嘗聞其語。今見其人。即以此心成佛。真能一超直入。誠雄猛丈夫哉。別後。光儀時現心鏡。頃聞潛心佛事。此又超出世閒一步。古語有之。生平無限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消。惟此空門。實豪傑退步。若肯放身此中。以大智火。銷鎔意氣。畜此無生利器稱師。倚為劒天長劒。把定乾坤眼睛。他日神通。回視向者。直一唾耳。實所望焉。高明其有意乎。

  與蔡五岳使君

  往幸有緣。一接光容。即辱法門心契。承為六祖護法。雖闡提作障。而金剛種子。已不磨矣。既而曹溪因緣。亦以獅蟲噆食。竟違本願。又作未來公案。山野亦脫然謝去。未幾即蒙 恩度嶺。初擬南岳休老未遂。復有雙徑之行。了達師未了因緣。所經叢林。處處皆公心光照耀。而禪宗向上一著。莫不推為上首。末法宰官。能真參力究如公者。指不再屈。想年來履踐真切。當過關掉臂。逢緣自在。一切幻化。皆張般若智燈矣。

  答王於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