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振宗義懷禪師法嗣(雲門五世)。東京慧林圓照宗本禪師。常之無錫人也。族管氏。體皃厖碩。所事淳厚。年十九。往姑蘇承天。依永安道昇禪師。執舂炊。不自疲猒。遇昇入室。隨眾諮參。昇曰。道者竭力如此。有少勞乎。師曰。若捨一法。不名滿足菩提。寔欲此生身證。何勞之有。昇陰奇之。
  越十年。剃染受具。又巾侍三載。請辭遊方。至池陽。謁天衣於景德。衣舉。天親從彌勒內宮而下。無著問云。人間四百年。彼天為一晝夜。彌勒於一時中。成就五百億天子。證無生法忍。未審說甚麼法。天親云。只是說這箇法。如何是這箇法。久而開悟。
  一日室中問師。即心即佛時如何。云殺人放火。有甚麼難。於是。名播寰宇。
  漕使李公復圭。命師開法瑞光。法席日盛。武林守陳公襄。以承天興教二剎。命師擇居。蘇人擁道遮留。又以淨慈堅請。移文諭道俗曰。借師三年。為此邦植福。不敢久占。道俗始從。
  元豐五年。 神宗皇帝下詔。闢相國寺六十四院。為八。禪二律。驛 召師。為慧林第一祖。既至。 上遣使問勞。閱三日。傳 宣。就寺之三門。為士民演法。翌日 召對 延和殿 賜坐。師即盤足加趺。擬仆 上亟令近臣。益以錦座二隻。 神宗登遐。 命入福寧殿說法。以老乞歸林下。得 旨任便雲遊。州郡不得抑令住持。擊鼓辭眾。說偈曰。本是無家客。那堪任意遊。順風加櫓棹。船子下揚州。既出都城。王公貴人。送者車騎相屬。師臨別誨之曰。歲月不可把玩。老病不與人期。唯勤修勿怠。是真相為。聞者莫不感涕。
  晚居靈巖。其嗣法傳道者。百餘人。
  上堂曰。洪音一剖。震動乾坤。法令施行。萬機頓削。聖凡路絕。佛祖情忘。當此之時。東西不辨。南北不分。從教千古萬古黑漫漫。填溝塞壑無人會。卓拄杖。下座。
  上堂。嶮峻無過雞足峰。行人到此路難通。唯恐祖師門下客。不移毫末到其中。參。
  上堂。問也無妨。答亦無咎。何也。得之不為先。失之不為後。若達此宗。豈論空有。千聖從來也只寧。任他烏兔爭頭走。成住壞空彈指間。得失是非唯一口。咄。
  上堂。姑蘇臺畔。不話春秋。衲僧面前。豈論玄妙。只可著衣喫飯。翫水看山。夜見星晝見日。兩手扶犂水過膝。靈山授記只如斯。歷劫何曾異今日。
  上堂。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拈起拄杖曰。這箇是塵。作麼生說箇轉法輪底道理。山僧今日。不惜眉毛。與汝諸人說破。拈起也。海水騰波。須彌岌峇。放下也。四海晏清。乾坤肅靜。敢問諸人。且道。拈起即是。放下即是。當斷不斷。兩重公案。擊禪床。下座。
  上元日。僧問。千燈互照。絲竹交音。正恁麼時。佛法在甚麼處。曰謝布施。云莫便是和尚為人處也無。曰大似不齋來。
  問。上是天。下是地。未審中間是甚麼物。曰山河大地。云恁麼則謝師答話。曰大地山河。云和尚何得瞞人。曰却是老僧罪過。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曰韓信臨朝。云中下之流。如何領會。曰伏屍萬里。云早知今日事。悔不忌當初。曰三皇冢上草離離。
  問。春風吹古樹。殘日下前山。如何是不遷義。曰。青山誰管你閑事。白日廛中自有人。
  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曰調古神清風自高。貌悴骨剛人不顧。云恁麼則薦福的子。雪竇親孫也。曰想得未知落處。
  問。如何是露地白牛。曰放出無尋處。
  問。適來消息從何而得。曰合。
  問。知師久蘊囊中寶。今日當場略借看。曰何必如此(以上普燈錄)。
  上堂。看看。爍爍瑞光。照大千界。百億微塵國土。百億大海水。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百億四天下。乃至微塵剎土。皆於光中。一時發現。諸仁者。還見麼。若也見得。許汝親在瑞光。若也不見。莫道瑞光不照好。參。
  上堂。頭圓像天。足方似地。古貌稜層。丈夫意氣。趯倒須彌。踏翻海水。帝釋與龍王。無著身處。乃拈拄杖曰。却來拄杖上回避。咄。任汝神通變化。究竟須歸這裡。以拄杖卓一下(已上會元)。
  既至瑞光。集眾擊皷。皷輙墮。圓轉震響。眾驚。却有僧出呼曰。此和尚法雷震地之祥也。俄失僧所在。自是。法席日盛。眾至五百人。
  其住瑞光。民有屠牛者。牛逸赴本。跪若自訴。遂買而畜之。
  住淨慈。歲大旱。湖井皆竭。寺之西隅。有甘泉自湧。得金鰻魚。因浚為井。投魚其間。寺眾千餘人。汲以不竭。
  民張氏有女子死。夢其母曰。我以罪為虵。既覺。得虵於棺下。持以詣本。乃為說法。復置故處。俄有黑蟬翔棺上。而蛇失所在。母祝曰。若我女。當入籠中。當持汝。再詣淨慈。如其祝。本復為說法。是夕。夢女曰。二報已解脫矣。其顯化異數。又如此(以上僧寶傳)。
  元符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沐浴而臥。門弟子環列請偈。乞強起安坐。以化道俗。師熟眎曰。癡子。我尋常懶作偈。今日特地。圖箇甚麼。尋常要臥便臥。不可今日特地坐也。索筆大書曰。後事付守榮。擲筆憨睡而逝。士庶獻冣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