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潛蹤。年來又得真消息。報道楊歧正脉通。其歸重如此。逮妙喜還徑山退居明月庵。師演化于明。叔姪相望。往來憧憧。必至二大士之門。咸曰。妙喜應庵無異辭。師寂後。未踰月妙喜亦化去。祖道其遂陵夷矣乎。後生可畏菴。必將有紹之者。銘曰。
  臨際一宗  支派分布  大於楊歧  盛於五祖  善美具并  厥惟圜悟  生子若孫  益振門戶  師固後出  氣雄諸方  發端水南  徧參湖江  所至皆靡  陳既堂堂  師視缺然  高翥遠驤  窮法頂底  迺梯迺航  槌拂巾瓶  一十三剎  示無緣慈  縱無畏說  魔族萬千  我殺我活  驅耕奪饑  定動智拔  還其本然  同此大達  太白峯之前  玲瓏巖之下  有窣堵波  靈骨是舍  三十年後話行  猶是閉眼作夜

李侍郎祭文(附)

  維隆興元年六月十三日。左承議郎太常丞兼權尚書吏部郎官李浩。謹以香茶之奠。致祭于故天童山應庵禪師和尚。嗚呼。師遂遷寂矣夫抑世諦流布也。弗祭其弗來矣夫祭之果亦至也。方其彷徨於水南。周旋於江東西湖南北。困頓於雲居章教之久。如求亡子。如喪考妣。茲其未悟矣夫抑未甞不巍巍堂堂煒煒煌煌也。已而獨踞道場一十有五。說法如雷如風。奔走衲僧如鳳如麟。茲其既悟矣夫亦未甞不跛跛挈挈百醜千拙也。烹鍛諸佛。其無功矣夫抑最上上之功也。呵咄列祖。是無德矣夫亦無等等之德也。走之於師爰自相視而笑。授受兩忘。昔不為初學。今不為宿習。淮江異出不為阻。儒釋異容不為間。時從杖屨日瞻槌拂不為親。曠紀彌年元字脚不通不為疎。生而咨叩不為敬。死不哭臨不為慢。善觀走於師者於一奠焉。而觀之無餘蘊矣尚享。



  參政大資相國錢公。序于前。太傅和義郡王楊公。施財鏤其板。是皆牆壍宗門。為灋檀度。傾滄溟之量。溢般若之海。俾見聞獲益。迷悟超情。一念含虗空。三際悉平等。所謂成佛作祖大居士。誠哉是言。乾道丙戌正月吉旦住山苾芻 (守詮) 謹識。

松源和尚普說

  應庵師祖。初行脚時。在一尊宿會下住。多教學者。過公案時。師祖同一僧。在佛殿裏。過一則公案。恁麼過。也過不得。又恁麼過。也過不得。二人商榷。不覺鷄唱。遂拊掌散去。後來一一過得了。只是依前肚裏。黑漫漫地。遂冷地思量。道若恁麼參禪。如何敵得生死。聞隨州水南遂和尚道行。乃洞下尊宿法嗣。恩官人徑往參。禮便得歸堂。有一連單兄弟。長時坐禪。不與人交。師祖一日問。佗還少睡麼。其僧厲聲道。老兄而今是什麼時節。更有工夫打睡。師祖直得面熱汗下。遂發志。不捨晝夜。以悟為則。不過一月。連單先有發明。師祖亦有發明。自此每每入室。得路便撑。將去。遂和尚並不柰佗何。一日入室次。喚華兄。你也好。只是公案未明。師祖抗聲道。盡大地是一箇公案。和尚作麼生明。遂和尚便低頭。師祖道。這老漢了我不得。束包望方丈。禮三拜便行。聞得圓悟住雲居。直造會下。凡遇入室。機機相副得數時。圓悟提起向上巴鼻竟。不能開口。圓悟每向人說。這箇蘄州子。得即得。只是腦後少一錐在。圓悟歸蜀。師祖也要隨佗去。圓悟道。你不須隨我去。有杲首座。元侍者。彰教隆藏主。見處共老僧一般。但去見佗。必為汝了却大事。遂依教特去宣州彰教。參隆和尚。門庭孤峻。直是不容湊泊。未經數時。遷虎丘。亦參隨去。續請充維那。一日室中。舉五祖牽牛過窗話。擬祇對次。被佗劈胷一拳。自此打斷命根。是時隆和尚。欲命首眾。會中有圓悟耆舊云。華維郍嫩在。師祖聞得。遂書偈於壁間云。江上青山殊未老。屋頭春色放教遲。人言洞裏桃花嫩。未必人間有此枝。不辭便行。此菴元和尚。時住處州連雲。師祖道我舊在雲居時。每喫這漢無滋味。如今看來。未必佗到我田地。且去驗佗看如何。纔到。便上方丈。侍者通報。此菴聞得。郎忙出來。一見便云。華兄此番且喜大事了畢。師祖道。我未曾開口。佗已知了。信知得底人。相見不在形言。便知落處。這箇便是參禪底榜樣。豈似今時一般長老與學者相見一句來一句去。末後多一句。便為贏得禪。究竟不知深淺。盖佗不曾踏著正脉。只在言句裏。作活計(云云)。
  應安庚戌佛生日天龍東堂比丘妙葩命二雕之
  應庵禪師振唱楊岐一宗提起虎丘正脉得他語於掌中欲弘通於遐代仍打施長財刊行流通伏願開拓人天祝延 聖朝矣。
  正應元年九月下旬八日
  三聖寺住持沙門(湛照)謹記
  奉行維那(師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