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語。餘佛不也。數數如是。問曰。餘佛何為不語。答曰。釋迦今正綜此世界。我當紹繼。是故世尊數與我語。問曰。那不見他方佛。但見七佛耶。答曰。七佛雖去世綿遠。由共綜此世界故也。問。大士知人心中所念否。答曰。不也。我常遊無生至理。轉勝於昔。問曰。經曰。一受不退常寂然。云何失宿命智乎。答曰。我今作凡夫。用有興廢。然用中始終亦不失矣。今時不具足。現道樹時。乃當具耳。然諸弟子遠行當歸。亦自知其到日。此少宿命智通耳。有會法師者。欲試大士。率八十餘人。忽來索食。大士常饍。纔給四人。玅光憂之。大士手自行飯。眾悉飽足。
  天嘉四年正月十二日。大士又捨五百斛米。三十束絹。奉設法會。乃說偈曰。
  竊聞佛法將欲滅  憂愁怖畏實難當  眾災亂起數非一  含識遭值盡中傷  如何眾生遭此苦  悲念切抱益皇皇  今與妻兒捨田業  身命財物及餘糧  遍為十方設三會  并燒塗末雜薰香  煙雲玅色獻三寶  願為如意出芬芳  奉供人天大慈父  啟請調御心中王  唯願哀愍諸羣生  留情久住放慈光  照燭六道四生類  蒙澤悟解等金剛  增加神通恒自在  堅固勇猛救危荒  蕩除世界災穢惡  安泰皎潔若西方  金池玉沼皆湧出  珍華寶樹悉鏗鏘  適悅羣生無短乏  尊榮富貴壽延長  得修無為八正道  齊超不二涅槃常
  天嘉五年歲次甲申正月十七日營齋。至二月八日。轉法華經二十一遍。又於會稽鑄寶王像十軀。設無遮法會。其月九日。又建禳災無礙法席。十日。轉涅槃經一部。燃長命燈。自後五年。凡設六會。如前供養。
  嵩頭陀入滅。大士心自知之。乃集諸弟子曰。嵩公已還兜率天宮待我。我同度眾生之人。去已盡矣。我決不久住於世。乃作還源詩十二章。大士既涅槃時至。亦預有徵應。先是雙林及雲黃兩處房前皆生瑞梨樹。其上常有甘露。四時不絕。乃忽萎黃。漸至枯死。時大建元年歲次己丑夏四月丙申朔。大士寢疾。告其子普建.普成二法師曰。我從第四天來。為度眾生故。汝等慎護三業。精勤六度。行懺悔法。免墮三塗。二師因問曰。脫不住世。眾或離散。佛殿不成。若何。大士曰。我去世後。或可現相。至二十四日乙卯。大士入涅槃。時年七十三。肉色不變。至三日。舉身還煖。形相端潔。轉手柔輭。更七日。烏傷縣令陳鍾耆來求香火結緣。因取香火。及四眾次第傳之。次及大士。大士猶反手受香。沙門法璿等曰。我等有幸。預蒙菩薩示還源相。手自傳香。表存非異。使後世知聖化餘芳。初。大士之未亡也。語弟子曰。我滅度後。莫移我臥牀。後七日當有法猛上人送織成彌勒佛像來。長鎮我牀上。用標形相也。及至七日。果有法猛上人將織成彌勒佛像并一小銅鍾子安大士牀上。猛時作禮流淚。須臾。忽然不見。始大士寢疾。弟子恐其滅度。乃問曰。如或不可諱。則靈樞若為安厝。答曰。將我屍於雙林山頂。如法焚之。以其灰骨分為二分。一安山頂塔中。一安塚上塔中。兩塔中各作一彌勒佛像。亦用標形相也。又問曰。若不遂所囑。欲依世俗禮葬。若為安置。答曰。若不獲我願。則不須材器。但累甓作牀。即轝我屍於其上。以三尺屏風繞之。以絳帳覆之。可也。又囑弟子徐普拔等曰。我去後。若猶憶我。汝當共迎慧集上人遺形還山。共為佛事。於是弟子竟不奉大士初命。而特用漢禮并迎集上人。屍於潛印渚松山之隅。與大士鄰墳而葬。
  大建四年九月十九日。弟子沙門法璿.菩提.智瓚等。為雙林寺啟陳宣帝。請立大士并慧集法師.慧和闍棃等碑。於是詔侍中尚書左僕射領大著作建昌縣開國侯東海徐陵為大士碑。尚書左僕射領國子祭酒豫州太中正汝南周弘正為慧和闍棃碑。
  大士在日。常以經目繁多。人或不能遍閱。乃就山中建大層龕一柱八面。實以諸經。運行不礙。謂之輪藏。仍有願言。登吾藏門者。生生世世不失人身。從勸世人。有發菩提心者。志誠竭力。能推輪藏。不計轉數。是人即與持誦諸經功德無異。隨其願心。皆獲饒益。今天下所建輪藏。皆設大士像。實始於此。山有古松。大士曾於松間。願度眾生。以斧為誓。至今松木斧痕猶在。其飼虎之餘飯。棄擲林間。化而為石。青白錯雜。可作數珠。謂之飲石。靈異之迹。豈容思議耶。

  善慧大士錄卷第一
  善慧大士錄卷第二

  陳太建五年。菩提等上啟於宣帝。請為本寺護法檀越。帝答書可之。菩提等又作書與朝貴以下。曰。伏惟亡師大士在世之時。頻詣梁武帝弘宣正道。多逢惱鄣。請朝貴為護法檀越。竝蒙弘獎。今徒眾弟子。奉遵遺教。紹繼慈旨。輒依先仰。請為護法。特願垂許。於是自朝廷宰貴以下。至于士庶。具題爵里。願為護法檀越者甚眾。禎明元年。大士長男普建法師。燒身滅度。
  隋開皇十五年二月十五日。文帝作書與弟子沙門慧則等。曰。皇帝敬問慧則法師。如來大慈。矜念羣品。救度一切。為世津梁。朕君臨天下。重興法教。欲使三寶永崇。四生蒙福。汝等歸依正覺。宣揚聖道。想勤修梵行。殊應勞德。秋暮已寒。道體如宜也。今遣使人。指宣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