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交作。忻踊感悼。聲震遐邇。臨壙瑞雪繽紛。如天花密雨。萬像衣白。葬畢即霽焉。時聖上宣賜白金以問師耗。先是上居潛邸時。留神內典。時數枉駕詣師問道。薄莫方歸。每印施般若心經并高王觀世音經。必命師章顯佛心冠乎經首至是即即位之明年也。使者既至。而師已化。師世壽六十八。僧臘五十五。師之平生。為人提激機緣語句。不可槩舉。既載語錄。花不重著。洎與夫士大夫等參請既多。及事無大關係者。并昭昭在人耳目。人所共知者。亦復不書。唯是撮其梗槩。聊為私記之耳。是盖得金陵開福法兄了菴清欲禪師所撰行狀。以傳寫本魚魯滋多。遂芟潤以重修云爾。若夫其大全事跡。必具元本。想已刊行。惜未至此也。
  時壬午十月海東南禪嗣法比丘四明 梵僊拜手

古林和尚碑

    嗣法比丘 梵僊 撰
  禪師於景定壬戌八月一日。唱生于溫州樂清林氏宅。天曆己巳十一月二十二日。唱滅於金陵鳳臺山保寧禪寺。其所來也。有所為焉。其所去也。有所由乎。自達磨傳迦葉之道。為二十八葉。以行赤縣神州。師傳於達磨。復二十八葉也。然自達磨以來。將及千載。中間大機大用。至於縱橫變態。以強厥緒。莫知其幾。洎乎末裔枝出。細瑣巧競。幾於不振。乃有橫川。鄙斥藻繪。[卄/馬]示古淡。學者稍知歸焉。然逆風孤騫。獨奮絕侶。大音希聲。難為和者。洎得禪師。而水氷藍青。所作天出。所從風靡。反斵彫咸敦朴。化臭腐為神奇。剖大方之藩。發千古之覆。於是天下英俊之士。徹見從上來事。灼乎霍然。若披雲霧而覩青天白日也。其來所為。在於斯矣。能事既畢。於是乎以去也。師自居眾。及坐道場。一言脫口。四海詠歌。未及刊行其語。而爭相繕錄。戶有而家藏。至於所在。負之而遊。不啻如寶左券。是故到今天涯地角。靡不有師之言也。師化之日。遐邇相吊。如失至親。面無人色。講道者為之輟席。聲梵者不為諷唄。其況歌謠相舂者乎。故有千眾同志。於冷泉亭。羅拜泣祭。於千里之外。盖可見也。將赴難提。而長竿之塔。與靈龕交光。五彩錯發。萬人驚呼。僉謂。如佛所說。唯除命終陰有遺付。茲其表示。有自來矣。況乃茲塔。先佛應化。以康僧會。後佛千載。精禱致祥。厥初而有。迨今又逾千二百餘歲矣。邂逅於斯。奇瑞自發。希異若是。吁人之第見師之唱生。復唱滅耳。莫之識師果為誰哉。師之既化有年。日本扶桑之域。求師語錄。刊以播其國。又後有欲南詢者。舶被風。至高麗。彼人問故。乃出巨編。皆師偈頌。二百餘首。如獲至寶以歸。復於國之它處。得若干。幾三百首。皆師已刊錄中所無有者。國之君臣俊乂。及眾玄侶。樂相揮金入梓。目曰古林和尚偈頌拾遺。而遐方異域所尊慕者又如此。初是師之將誕也。母氏夢。僧迦大士曰。慶汝得子。為世間眼。洎長參方。人則交稱為小達磨。是豈彼是二十八葉之讖。在於斯哉。逮出世。宗之為天下百世之師。萬代之心目。仰之如北斗泰山。景而從焉。且甞論之。凡古與今。宗通德備。有諸己者。信矣。能使天下無賢不肖。悅而誠服者。不亦非易。而亦幾稀乎。是盖天亦莫能為也。人其如之何哉。若夫聖君賢臣長者。歸心眷顧。賜賚褒寵之優。此乃一時之遇。古今多矣。不足為師之榮。茲得以概言耳。師諱清茂。字古林。號金剛幢。又自稱休居叟。再住開元時。賜號扶宗普覺佛性禪師。餘則具於行狀塔銘。茲亦概不復書。而師開發人之既多。故為師之嗣者。實于寰中。溢于海外。以唱師之道。所謂日本扶桑。遐方異域。猶為夥盛。如梵僊之不肖。逾越數萬里之鯨濤。而至於斯。盖以承師之記也。乙酉歲。因商舶獲師後錄。明年丙戌。眾請碑師之德。昭示後來。因以述之。乃為頌曰。
  泰山北斗金剛幢  剖藩發覆持天杠  蒿箭離絃鐵鼓透  推蕩瑣碎施洪厖  披雲撒霧青天開  白日下照臨高臺  鳳皇一去不復返  長江滾滾空悠哉  日高若木清風生  江流入海聲匉訇  昭回祖道運無疆  衣被萬像超八紘

刊古林和尚拾遺偈頌募緣疏

    建仁雪村 友梅 撰
  古林和尚平生語要。奚翅充棟汗牛。而世得傳者如海一滴耳。其殘膏剩馥。人得味之。如甘露之灌膓沃胃。不知厭也。璵侍者昔遊海外。傳之而歸。意欲鏤板與諸好事者共之。其功既繁。其費不少。輙持短疏。遍扣英檀。慨然樂施。則與夫佛性禪師同一勞侶也。
  龍象眾集。結龍藏於畢鉢巖中。鳳凰臺空。傳鳳鳴於扶桑國裏。是宜佛祖芳猷之不墜。豈非古今作者之同途。遺簪墮珥印中提。拔揳抽釘機盡妙。片言行四海。跳出尋常葛藤窠。一字直千金。喚回多少擔板漢。只憑毛錐子。扶起金剛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