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之長子。克擔家法曰普賢。願周法界真因滿。德遍塵方覺果圓。位後位前同一際。即緣即性總無邊。一毛孔內深深處。智行何曾有間然。
  舉覺經四節頌(示恒濤禪人)。
  經云。居一切時。不起妄念。頌曰。
  心體離念。起不可得。隨念漂流。凡夫著賊。
  經云。於諸妄心。亦不息滅。頌曰。
  虗妄之心。性本寂滅。見妄可息。二乘智劣。
  經云。住妄想境。不加了知。頌曰。
  妄境即真。住無所住。有真可知。尚墮緣慮。
  經云。於無了知。不辨真實。頌曰。
  無了知處。即真實相。能所未亡。青天吃棒。
  總頌。
  井底泥牛方作夢。火中木馬正初惺。林間石虎嘯白月。門前芻犬吠天明。
  舉楞伽經云。前聖所知。轉相傳授。妄想無性。頌曰。
  妄機不息。生死根深。始於無始。今而又今。胎卵溼化。往復升沉。知妄無性。圓證一心。
  舉。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箇什麼。頌曰。
  拈出當年漆鉢盂。箇中非實亦非虗。包含萬有渾無物。今古何人識得渠。
  舉古德云。惟有春風無厚薄。貧家桃李也成陰。師別云。惟有秋風無厚薄。富家桃李也凋零。畢竟如何折合去。乃云。石上無根樹。枯榮各不知。頌曰。
  富者實貧人盡曉。貧家真富且難知。花開花謝非他物。劫外靈葩也大奇。
  舉。觀身不淨。頌曰。
  誑惑迷心一片皮。瑩如美玉滑如脂。若云裏許是何物。九孔流來自得知。

  紀賢傳
  鼓山純一阿闍黎傳

  公諱道悟。字純一。湖廣長沙歸善縣人。姓劉氏。年二十餘出家。於南嶽無礙和尚會下執勞辦事。行業惟謹。眾皆推譽。後至博山值閴然謐禪師。乃署今名。崇禎庚辰春由柘浦天心邐迤至鼓山。一見先師老和尚大愜宿懷。遂傾心師事之。乃以盡形壽自期。時叢林方興。備歷諸職。靡不踊躍擔荷。雖神疲力竭不以為難。丁酉冬先師遷化。余忝繼席。一住十四載。時上下兩院工役繁興。皆公與脉公遞為監寺。互相股肱。不以前後二其心。時難易其志。惟期於有成而後已。以故若緇若素人人德之。稱鼓山老監院矣。庚申冬公與脉公同至寶福。請余還山不果。今壬戌四月八日復約脉公持眾護法紳士書。遠來重申前請。以謂山門典型廢墜殆盡。稽首叩地痛哭流涕者彌月。奈余老死空山之志已決。不能曲順彼情。公乃抱病鬱鬱而去。脉公亦得疾不及同還。至七月二日卒于寶福。弟子正平等捧靈骨還山。以念八日到塔所。合山大眾鳴鐘出迎。而公亦於前三日卒。茶毗方竟。大眾捧靈骨同時上供。寄寓權厝。俟大寒節入塔焉。嗚呼。公與脉公三四十年同志同行。荷負叢林。而死生以之。死之後一具骨石雖遠隔谿山。乃不期而會。詎非平生行願真誠所感耶。余離山十餘載。歷觀叢林知事如兩公者。殊不多見。豈宿有重願來興茲山耶。抑亦應真大士但有利益無不興崇耶。不然何其精誠不倦若此。公平生禪淨圓修而尤勤於持誦。每為病者持呪輙多靈應。衣鉢之外不畜一錢。有施之者隨得隨散。世壽八十有一。僧臘六十。

  鼓山一脉闍黎歸真感應記

  壬戌之夏四月八日。脉公同純公到寶福。脉公朝暮禮誦甚勤。余勸其節勞。公曰去日無幾矣。安敢自緩。至五月十日忽感冒風寒。凡十餘日而愈。既而起居弗常。復感者再。遂至不起。憶公始臥疾時。即為余敘平生。語後事。又請舉火偈曰。吾終於此山得和尚一炬火。志願足矣。餘復何事。余曰。當此之時。正宜放下萬緣。一心繫念摩訶般若。回向淨土可也。公曰。摩訶般若云何念乎。余曰。當觀五陰.十二處.十八界無我無人。當體空寂。一性圓明。古今不壞。了無生滅去來之相。公默契點首合掌謝之。余又曰。大地眾生未證無為。總居有漏。皆有托生處。惟西方淨土是歸宿之地。切宜注意。十六觀經云。阿彌陀佛是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眾生念佛時。是心即是如來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故解脫長者云。我欲見安樂世界阿彌陀佛。隨意即見。公還信否。曰。平生所學何事。安有不信之理。余曰。若然。則公之根本深矣。願加勉旃。自是以來。公於病中了無一事。惟一心繫念淨土。後其病日見沉篤。余謂之曰。公當即於病中受用。曰如何受用。余曰。豈不見昔日維摩詰居士臥疾毗耶離城。室中空諸所有。唯置一床。寢疾而臥。諸來問疾者即以病說法曰。諸仁者。是身無常。無強無力。無堅速朽之法。不可信也。此身明智者所不怙。此可厭患。當樂佛身。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所以昔日洞山病中惟看不病者。果能如是看不病者。則見法身。即不見有病也。又涅槃經五行中有病行。是菩薩所修。故云病者眾生之良藥。然以病為藥者。良由眾生血氣剛強。恣心造業。難以理化。可以病治。葢病者知身有苦。然後知求所以出苦之法。豈非病者反為眾生之良藥乎。故古人有不求無病無願。以是故耳。公臥疾月餘。余日往說法。公聞之。未嘗不爽然大快霍然。病已至七月初二日公求大眾晚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