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别。又于顶上放白色光。普照世间。口中放青色光。照东方界。右肩放金色光。照南方界。背上放红色光。照西方界。左肩放五色光。照北方界。照已。各摄还归本处。复入无有名字不可



思议诸佛境界三昧。令此大地。六种震动。一切法自在王菩萨请问因缘。佛以有四因缘答之。复问诸佛境界三昧。何法为因。何为根本。云何修习。云何究竟。佛言。此深三昧。以菩提心为因。大慈悲为根本。方便修习无上菩提以为究竟。又问。一切智体。当何所求。一切智智。当于何生。佛言。当于心求。从心而生。乃至此心同虚空相。此虚空性。即心性故如其心性。即菩提性。如菩提性。即陀罗尼性。是故此心虚空。菩提。陀罗尼性。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又问。是义甚深。难通达。难趣入。若满足菩萨位人。则得利益。若未得成菩萨功德。则无利益。佛言。若欲成就无上菩提。应先发起大慈悲心普为众生归依三宝。受菩萨戒。至诚忏悔。运想供养。劝请诸佛。回向随喜。愿灭诸障。并说回向陀罗尼曰。唵(一)娑么(二合)啰娑么(二合)啰(二)微么(引)曩(三)娑(引)啰(四)摩诃斫迦罗(二合引五)嚩(上六)吽(长声七)。佛又普告大众。重为未成就者。以善方便。随顺世谛。譬喻言辞。说一乘法。观想此身。次第成就五如来身。而此不可思议三昧。或有众生诸根不具。或具五无间业。旃陀罗。悉可修习趣入。除五种人。一者不信。二者断见。



三者常见。四者邪见。五者怀疑。如是五人。无慈悲故。若有暂修此三昧者。身心安轻。能生五种三昧。一刹那三昧。二微尘三昧。三渐现三昧。四起伏三昧。五安住三昧。乃至无数三昧。无数陀罗尼门。皆悉现前。次明八陀罗尼。能令菩萨总持佛法。辩才无尽。众生乐闻。一大声清净自在陀罗尼门。二无尽宝箧陀罗尼门。三无边漩澓陀罗尼门。四海印陀罗尼门。略说四十二字印。五莲华庄严陀罗尼门。六能入无著陀罗尼门。七渐渐深入四无碍智陀罗尼门。八一切诸佛护持庄严陀罗尼门。 大悲胎藏出生品第三。文殊师利问。大悲复以何法为根本。佛言。以众生受苦为本。苦以烦恼为本。烦恼以颠倒邪见为本。邪见以虚妄分别为本。虚妄分别。非有根本。无有色相。难知难断。菩萨为是起大悲心。劳谦忘倦。复起十六大悲之心。一断身见。二破边见。三除四倒。四除我我所计。五裂葢网。六破六著。七除七慢。八远邪径。九离贪爱。十除嗔恨。十一令舍恶友。近善知识。十二令断名利。十三令除邪见。十四令出三界生死牢狱。十五令绝魔羂欲缠。十六令闭三恶。入涅槃门。住是十六大悲。即



能建立三十二种不共事业。 入如来大悲不思议品第四。为文殊说如来大悲海门一滴之相。乃至二乘之悲。如割皮肤。菩萨悲心。如割脂肉。如来大悲。深彻骨髓。因举往古栴檀舍佛。为调伏非非想天一众生故。留身八万四千大劫以度脱之。方入涅槃。 入如来不思议甚深事业品第五。广明三十二种正觉甚深事业。即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也。 菩萨璎珞庄严品第六。为文殊师利说菩萨四种璎珞。一戒。二定。三慧。四陀罗尼。各各增一至十。 大光普照庄严品第七。又说八种大光普照。一念。二意。三解。四法。五智。六谛。七神通。八修行。前七各有八种。修行有九种。 般若根本事业庄严品第八。为般若峰菩萨。广说般若母。及般若所生事业。为无畏辩才菩萨。说般若峰得名往因。 陀罗尼功德轨仪品第九。为金刚手菩萨。说唵字三和合义。谓婀乌莽。金刚手问。诸佛等视众生。云何但言守护国主。佛言。譬如医婴孩病。令母服药。次说金刚城大曼荼罗轨仪法则。金刚手次说陀罗尼供养及念诵法。佛赞助之。兼明陀罗尼具足六度。又明六年苦行。不得菩提。于月轮中作



唵字观。乃成菩提。 阿阇世王受记品第十。王问。陀罗尼及曼荼罗。既有无量功德。何以国中灾难无量。佛出其过。兼说迦叶佛时。讫哩枳王所得二梦。皆释迦佛末法时兆。王又问曰。诸恶众生。入三涂等。云何得知。谁人曾见。佛言。当堕地狱。有十五相。当生饿鬼。有八种相。当生畜生。有五种相。当生人天。各有十相。王窃思念。是实是虚。忽见地狱种种恶相。方乃决定归佛法僧。誓持五戒。以菩提心。回向众生。佛赞慰言。譬如团铁。投水沉没。若为鉢器。置水则浮。有智慧人。如彼鉢器。不沈苦海。 如来嘱累品第十一。文殊师利广叹陀罗尼门。佛为较量持经功德。唱募流通。七十俱胝菩萨。四天王。释提桓因。大梵天王兜率陀天子。商主天子。魔王波旬。苏夜魔天王。慈氏菩萨。大迦叶波。各各发愿。佛赞印之。文殊师利请问经名。佛言具千名字。略举十名。文殊复问。乃决定说今一名。

  按此经所谈法相义理。与大集经第二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全同。但次第稍异耳。文理兼畅。最宜流通。

七佛所说神咒经(四卷 一名广济众生神咒 南景北羊)



开元附东晋录

  七佛各说咒。菩萨各说咒。诸天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