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譬智妙。行妙。乃至功德利益妙。乃至本妙。具如全本。次释经为五。一明无翻。二明有翻。三和融有无。四历法明经。五观心明经。亦具如全本。 二显体者。一部之旨归。众义之都会也。略开七条。一正显体。二广简伪。三一法异名。四入体之门。五徧为众经体。六徧为诸行体。七徧为一切法体。一正显体者。即一实相印也。二广简伪者。凡外乃至别教教道。皆未达此实相印也。三一法异名者。法界。真如。佛性。种智。乃至大般涅槃等



也。四明入体门者。谓以教行为门。略为四意。一略示门相。谓四四一十六门。二示入门观。谓门门各具十法成乘。一识所观境。二真正发心。三遵修定慧。四能破法徧。五善知通塞。六善用道品。七善用对治。八善知位次。九善能安忍。十法爱不生。具在全帙。须细寻之。三示粗妙。四示开显。俱在全本。五六七三意。亦如全本。 三明宗者。修行之喉襟。显体之要蹊。如梁柱持屋。结网提纲。释宗为五。一简宗体。谓不异而异。约非因非果而论因果。故有宗体之别也。二正明宗。从序品。讫安乐行品。破废方便。开显真实佛之知见。亦明弟子实因实果。亦明师门权因权果。文义虽广。其要为成弟子实因。因正果傍。故于前段明迹因迹果也。从涌出品。讫劝发品。发迹显本。废方便之近寿。明长远之实果。亦明弟子实因实果。亦明师门权因权果。而显师之实果。果正因傍。故于后段明本因本果。合前因果。共为经宗也。三众经同异者。今经迹中师弟因果。与众经有同有异。本中师弟因果。众经所无。正以此之因果为经妙宗也。四粗妙开显。如全帙。五结成者。经说因果。正谓通益生法行人。若开权显



实。正令七种方便生身未入者入。傍令生法二身已入者进。若说寿长远。傍令生身未入者入。正令生法已入者进。从七种方便。入圆初住。见真为因。乃至得妙觉为果。住前相似。非是真因。若取性德为初因者。弹指散华。为缘因种。随闻一句。为了因种。凡有心者。是正因种。此乃远示性德三因种子。非是真实开发。故不取为因也。 四明用者。此经以断疑生信为用。用佛菩提二智。断七种方便最大无明。同入圆因。破执近迹之情。生本地深信。乃至等觉。亦令断疑生信。如是胜用。岂同众经耶! 五教相者。诸经皆是逗会他意。令他得益。不谭佛意。今经但论如来布教之原始。中间取与。渐顿适时。大事因缘。究竟终讫。当知此经。唯论设教大纲。不委微细网目。记者私录云。诸大乘经。旨归不殊。但随宜为异。如华严。无量义。法华。皆三昧名。般若是大智慧。维摩说不思议解脱。大涅槃是究竟灭。文殊问菩提是满足道。悉是佛法。法无优劣。于中明果。皆是佛果。明因。皆是地因。明理。皆是法性。所为。皆是菩萨。旨归不当有异。人何为强作优劣。



妙法莲华经文句(二十卷 南更霸北实寍)

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记

  章安尊者叙云。佛出世难。佛说是难。传译此难。自开悟难。闻师讲难。一徧记难。余二十七。于金陵听受。六十九。于丹丘添削。留赠后贤。共期佛慧。

  初品为序。方便品讫分别功德十九行偈。凡十五品半。名正。从偈后尽经凡十一品半。名流通。又一时分为二。从序至安乐行十四品。约迹开权显实。从涌出讫经十四品。约本开权显实。本迹各序正流通。

  消文为四。一因缘。二约教。三本迹。四观心。始从如是。终于而退。皆以四意消文。而今略书。或三二一。贵在得意。不烦笔墨。因缘亦名感应。众生无机。虽近不见。慈善根力。远而自通。感应道交。故用因缘释也。夫众生求脱。此机众矣。圣人起应。应亦众矣。今论娑婆国土。音声佛事。则甘露门开。故用约教释也。若应机说教。教有权实浅深不同。须置指存月。亡迹存本。故用本迹释也。若寻迹迹广。徒自疲劳。若寻本本高。高不可极。日夜数他宝。身无半钱分。但观己心之



高广。扣无穷之圣应。机成致感。逮得己利。故用观心释也。 初序品者。如是等五事。冠于经首。次序也。放光六瑞。发起之端。由序也。问答释疑。正说弄引。叙述也。 二从方便品。讫授学无学人记品。是迹门正说。更为两。一从此下。是略开三显一。二从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是广开三显一。凡七品半。文为三。一从此至譬喻品尽回向佛道。是为上根人法说。二从尔时舍利弗白佛下至授记品。是为中根人譬说。三化城喻下三品。是为下根人因缘说。 三法师下五品。是迹门流通。 从地涌出品第十五。是本门发起序。 寿量品第十六。是正开近迹显远本。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于中佛说长行。为总授法身记。弥勒说偈。为总申领解。正宗分竟。 此后并下三品。为劝持流通。神力品第二十一。乃至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为付嘱流通。

观音玄义(二卷 南何北遵)

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

  此别释法华经中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也。释名十义。一人法。二慈悲。三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