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师之像,必不可少。经典亦须摄颂以上诸般若经。次如《尊长事次第》说迎请圣众,诵念三遍供养云陀罗尼,应赞诵之。其次弟子沐浴着鲜净衣,合掌而听。尊长开示福田海会所有功德,令其至心发生净信,教彼自想,住于一一佛菩萨前,徐徐念诵七支供养。先觉多云:「龙猛、寂天所传来者俱修七支,慈氏、无着所传来者唯修礼拜、供养二支。若修悔罪,必须追悔,令意不喜,菩提心者具足踊跃欢喜方生。」不应道理大觉沃师于发心及律仪仪轨说:「礼敬供养等。」以「等」字摄略。《尊长事次第》中,于发心前明说七支,又其因相,若果如是,则龙猛及寂天派中,亦当许不生。

  〔科〕丑二劝请归依
  第二者,次说于师须住佛想,故应作佛胜解,礼敬供养,右膝着地,恭敬合掌,为菩提心而正请白:「如昔如来应正等觉及入大地诸大菩萨,初于无上正等菩提而发其心。如是我名某甲亦请阿阇黎耶,今于无上正等菩提而发其心。」乃至三说。次应为授殊胜归依,谓佛为世尊,法是大乘灭道二谛,僧为不退圣位菩萨,以为其境。时从今起,乃至未证大菩提藏,为救一切诸有情故,归佛为师,正归于法,归僧为伴。具此总意乐,特如《道炬论》说,「以不退转心」,当发猛利欲乐,令如是心一切时中而不退转。威仪如前而受归依:「阿阇黎耶存念,我名某甲,从今时始乃至证得大菩提藏,归依诸佛薄伽梵两足中尊。阿阇黎耶存念,我名某甲,从今时始乃至证得大菩提藏,归依寂静离欲诸法众法中尊。阿阇黎耶存念,我名某甲,从今时始乃至证得大菩提藏,归依不退菩萨圣僧诸众中尊。」如是三说。归依一一宝前,各一存念,及归法文句,与余不同,皆如觉沃所造仪轨。

  〔科〕寅三 说归依学处
  归依学处者,前下士时所说学处,今于此中阿阇黎耶亦应为说。

  〔科〕丑二 积集资粮
  积集资粮者,《发心仪轨》中,于此亦说修礼供等,《释论》中说修七支供,忆念诸佛及诸菩萨,若昔若现诸善知识,应如是行。供诸尊长者,前供养时亦应了知。七支者,《普贤行愿》、《入行论》文,随一即可。

  〔科〕丑三 净修意乐
  修净心者,《道炬论》说慈心为先,观苦有情而发其心,谓令慈悲所缘行相,皆悉明显,俱如前说。

  〔科〕子二 正修仪轨

  正行仪轨者,谓于阿阇黎前,右膝着地或是蹲踞,恭敬合掌而发其心。如《道炬论》云:「无退转誓愿,应发菩提心。」《仪轨》中说:「乃至菩提藏」。故非仅念为利他故,愿当成佛而为发心,是缘所发心乃至未证菩提誓不弃舍,当依仪轨发此意乐。若于愿心学处不能学者,则不应发如是之心。若用仪轨仅发是念,为利一切有情我当成佛者,则于发心学处,能不能学皆可授之,愿心容有如是二类。若用仪轨受其行心,若于学处全不能学,则一切种决定不可。故有说云:龙猛与无着所传律仪仪轨,于众多人有可授不可授之差别者,是大蒙昧。复有一类造《初发业行法论》,说受行心仪轨令数数受,然全不知诸总学处及根本罪,未尝宣说所学差别,是令受行最大无义。《教授胜光王经》说:「若不能学施等学处,亦应唯令发菩提心,能生多福。」依据此意,《修次初篇》云:「若一切种,不能修学诸波罗蜜多,彼亦能得广大果故,方便摄受,亦当令发大菩提心。」此说若于施等学处不能修学,容可发心,不可受戒,最为明显。

  受心仪轨者,「惟愿现住十方一切诸佛菩萨于我存念,阿阇黎耶存念,我名某甲,若于今生若于余生,所有施性、戒性、修性善根,自作教他见作随喜。以此善根,如昔如来应正等觉及住大地诸大菩萨,于其无上正等菩提而发其心。如是我名某甲,从今为始乃至菩提,亦于无上正等菩提而发其心,有情未度而当度之,未解脱者而令解脱,诸未安者而安慰之,未涅盘者令般涅盘。」如是三说。归依仪轨,及此二种,虽未明说须随师念,然实须之。此是有师之轨,若未获得阿阇黎者应如何受?觉沃所造《发心仪轨》云:「若无如是阿阇黎耶自发菩提心之仪轨者,自当心想释迦牟尼如来,及其十方一切如来,修习礼供诸仪轨等,舍其请白及阿阇黎语,归依等次第悉如上说。」如此而受。

  〔科〕子三 完结仪轨

  完结仪轨者,阿阇黎耶应为弟子,宣说愿心诸应学处。

  〔科〕壬二 已得守护不坏分二
      癸一 修学现法不退发心之因分四
       子一 为于发心增欢喜故应当修学忆念胜利
       子二 正令增长所发心故应当修学六次发心
       子三 为利有情而发其心应学其心不舍有情
       子四 修学积集福智资粮
      癸二 修学余生不离发心之因

    今子一 为于发心增欢喜故应当修学忆念胜利
  若阅经藏或从师闻,思菩提心所有胜利,《华严经》中广宣说故,应当多阅。如前所引说如一切佛法种子,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