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定方法,亦取大论而为宣说。

  〔科〕午二 正释修习之次第分二
      未一 引生无过三摩地法分三
       申一 系心所缘先如何修
       申二 住所缘时应如何修
       申三 住所缘后应如何修
      未二 依彼引生住心次第

    今申一 系心所缘先如何修
  若不能灭不乐修定,乐定障品所有懈怠,初即于定不令趣入,纵一获得亦不能相续,速当退失,故灭懈怠为初切要。若能获得身心轻安,喜乐增广,昼夜行善能无疲厌,懈怠尽除。然生轻安,须于能生轻安之因妙三摩地,恒发精进。然生精进,须于正定具足恒常猛利希欲。欲乐之因,须由观见正定功德,生坚信心。故应先思正定功德,数修信心。此等次第,修者观之极显决定,故应认为最胜宗要。《辨中边论》云:「即所依能依,及所因能果。」所依谓欲勤所依故,能依谓勤或名精进;欲因谓信深忍功德,勤果谓轻安。此中所修正定功德,谓由获得奢摩他已,现法乐住,身心喜乐;及由获得身心轻安,于善所缘心如欲转。又由息灭于颠倒境散乱无主,则诸恶行皆不得生,随所修善皆有强力。又止为依,能引神通变化等德。尤由依止,能生通达如所有性毗钵舍那,速疾能断生死根本。若能思惟此诸功德,则于修定增长勇悍;生勇悍故,恒乐修定,极易获得胜三摩地,得已不失能数修习。

  〔科〕申二 住所缘时应如何修分二
      酉一 明心住之所缘分二
       戌一 总建立所缘分二
        亥一 正明所缘
        亥二 显示何等补特伽罗应缘何境
        亥三 显示所缘异门
       戌二 明此处之所缘
      酉二 心于所缘如何安住

    今亥一 正明所缘
  如世尊言,修瑜伽师有四所缘,谓周遍所缘、净行所缘、善巧所缘、净惑所缘。周遍所缘复有四种。谓有分别影像、无分别影像、事边际性、所作成办。就能缘心立二影像,初是毗钵舍那所缘,二是奢摩他所缘。言影像者,谓非实所缘自相,唯是内心所现彼相。由缘彼相正思择时,有思择分别故,名有分别影像。若心缘彼不思择住,无思择分别故,名无分别影像。又此影像为何所缘之影像耶?谓是五种净行所缘、五种善巧所缘,二种净惑所缘之影像。就所缘境立事边际,此有二种,如云唯尔更无余事,是尽所有事边际性;如云实尔非住余性,是如所有事边际性。其尽所有性者,谓如于五蕴摄诸有为,于十八界及十二处摄一切法,四谛尽摄所应知事,过此无余。如所有性者,谓彼所缘实性真如理所成义。就果安立所作成办,谓于如是所缘影像,由奢摩他、毗钵舍那,作意所缘,若修若习若多修习,远离粗重而得转依。
  净行所缘者,由此所缘能净贪等增上现行,略有五种,谓不净、慈愍、缘起、界别、阿那波那。缘不净者,谓缘毛发等三十六物名内不净,及青瘀等名外不净。是于内心所现不净非可爱相,任持其心。慈谓普缘亲、怨、中三,等引地摄,欲与利益安乐意乐。即由慈心行相,于彼所缘任持其心,名曰缘慈,是于心境俱说为慈。缘缘起者,谓唯依三世缘起之法,生唯法果,除法更无实作业者,实受果者,即于是义任持其心。缘界差别者,谓各别分析地、水、火、风、空、识六界,即缘此界任持其心。缘阿那波那者,谓于出入息,由数观门住心不散。
  善巧所缘亦有五种,谓善巧蕴、界、处缘起及处非处。蕴谓色等五蕴。蕴善巧者,谓能了知除蕴更无我及我所。界谓眼等十八界。界善巧者,谓知诸界从自种生,即知因缘。处谓眼等十二处。处善巧者,谓知内六处为六识增上缘,知外六处为所缘缘,知无间灭意为等无间缘。缘起谓十二有支。缘起善巧者,谓知缘起是无常性、苦性、无我性。处非处者,谓从善业生可爱果是名为处,从不善业生可爱果是名非处。处非处善巧者,即如是知。此即善巧缘起。其中差别,此是了知各别之因。又以此等作奢摩他所缘之时,谓于蕴等所决定相,任持其心一门而转。
  又净惑者,谓唯暂伤烦恼种子及永断种。初所缘者,谓观欲地乃至无所有处下地粗相,上地静相。第二所缘,谓四谛中无常等十六行。又以此等作奢摩他所缘之时,谓于诸境所现影像,随心决定任持其心,不多观察。
  《修次中编》说三种所缘。谓十二分教,一切皆是随顺趣向临入真如,总摄一切安住其心。或缘蕴等总摄诸法,或于见闻诸佛圣像安住其心。其于蕴等住心之法,谓先了知一切有为五蕴所摄,次于五蕴渐摄有为,即缘五蕴任持其心。譬如观择而修,能生观慧。如是摄略而修,亦引生胜三摩地,摄心所缘而不流散,此即《对法论》之教授。如是亦应了知界、处摄一切法,渐摄于彼任持其心。
  又,净行所缘,上品贪行等易除贪等,依此易得胜三摩地,故是殊胜所缘。善巧所缘,能破离彼诸法之补特伽罗我,随顺引生通达无我毗钵舍那,故是极善奢摩他所缘。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