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迷人自惑语言际故。暗不自暗,以明故暗,以明变暗,以暗现明,来去相因,三十六对亦复如是。

  六
  大师言:十弟子!已后传法,递相教授一卷《坛经》,不失本宗。不禀受《坛经》,非我宗旨。如今得了,递代流行。得遇《坛经》者,如见吾亲授。拾僧得教授已,写为《坛经》,递代流行,得者必当见性[传]。

  ◇六◇

  一
  大师先天二年八月三日灭度,七月八日唤门人告别。大师先天元年,于新州国恩寺造塔,至先天二年七月告别。

  二
  大师言:汝众近前!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问,为汝破疑,当令迷者尽使与安乐。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众僧闻已,涕泪悲泣。

  三
  惟有神会不动,亦不悲泣。六祖言:神会小僧,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余者不得。数年山中更修何道[传]!大师言:汝今悲泣,更忧阿谁?忧吾不知去处在!若不知去处,终不别汝。汝等悲泣,即不知吾去处;若知去处,即不悲泣。

  四
  性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汝等尽坐,吾与汝一偈──真假动静偈,汝等尽诵取。见此偈意,汝与吾同,于此修行,不失宗旨。众僧礼拜,请大师留偈,敬心受持。

  五

  偈曰: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若见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若悟作此见,则是真如用,报诸学道者,努力须用意,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前头人相应,即共论佛语;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此教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执迷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六
  众僧既闻,识大师意,更不敢诤,依法修行。一时礼拜,即知大师不久住世。

  ◇七◇

  一
  上座法海向前言:大师!大师去后,衣法当付何人?大师言:法即付了,汝不须问。吾灭后二十余年,邪法缭乱,惑吾宗旨。有人出来,不惜身命,定佛教是非,竖立宗旨,即是吾正法。

  二
  衣不合传。汝不信,吾与诵先代五祖传衣付法颂。若据第一祖达磨颂意,即不合传衣。

  三
  听吾与汝颂,第一祖达磨和尚颂曰:
  “吾来大唐国,传教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第二祖慧可和尚颂曰:
  “本来缘有地,从地种花生,当本元无地,花从何处生?”
  第三祖僧璨和尚颂曰:
  “花种虽因地,地上种花生,花种无生性,于地亦无生。”
  第四祖道信和尚颂曰:
  “花种有生性,因地种花生,光缘不和合,一切尽无生。”
  第五祖弘忍和尚颂曰:
  “有情来下种,无情花即生,无情又无种,心地亦无生。”
  第六祖慧能和尚颂曰:
  “心地含情种,法雨即花生,自悟花情种,菩提果自成。”

  四
  能大师言:汝等听吾作二偈,取达磨和尚颂意。汝迷人依此颂修行,必当见性。第一颂曰:
  “心地邪花放,五叶逐根随,共造无明业,见被业风吹。”
  第二颂曰:
  “心地正花放,五叶逐根随,共修般若慧,当来佛菩提。”

  五
  六祖说偈已了,放众人散。门人出外思惟,即知大师不久住世[传]。

  ◇八◇

  一
  六祖后至八月三日食后,大师言:汝等依位坐,吾今共汝等别。

  二
  法海问言:此顿教法传受,从上已来,至今几代?六祖言:初传受七佛,释迦牟尼佛第七。大迦叶第八,阿难第九,末田地第十,商那和修第十一,优婆鞠多第十二,提多迦第十三,佛陀难提第十四,佛陀密多第十五,胁比丘第十六,富那奢第十七,马鸣第十八,毗罗尊者第十九,龙树第二十,迦那提婆第二十一,罗侯罗第二十二,僧迦那提第二十三,僧迦耶舍第二十四,鸠摩罗驮第二十五,阇耶多第二十六,婆修盘多第二十七,摩拏罗第二十八,鹤勒那第二十九,师子比丘第三十,舍那婆斯第三十一,优婆堀第三十二,僧伽罗第三十三,婆须蜜多第三十四。南天竺国王子第三子菩提达摩第三十五。唐国,僧慧可第三十六,僧璨第三十七,道信第三十八,弘忍第三十九,慧能自身当今受法第四十。大师言:今日已后,递相传受,须有依约,莫失宗旨!

  三
  法海又白:大师今去,留付何法?令后代人如何见佛?六祖言:汝听!后代迷人,但识众生,即能见佛。若不识众生,觅佛万劫不得见也。吾今教汝识众生见佛,更留见真佛解脱颂。迷即不见佛,悟者即见。法海愿闻,代代流传,世世不绝。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