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珠元是本来人,
  
  拈得玩弄无穷尽,始觉骊龙本不贫,
  
  若能晓了骊珠后,只这骊珠在我身。
  
  师有《弄珠吟》:
  
  般若神珠妙难测,法性海中亲认得。
  
  隐现时游五蕴山,内外光明大神力。
  
  比珠无状非大小,昼夜圆明悉能照。
  
  用时无处复无踪,行住相随常了了。
  
  先圣相传相指授,信此珠人世希有。
  
  智者号明不离珠,迷人将珠不识走。
  
  吾师权指喻摩尼,采人无数入春池。
  
  争拈瓦砾将为宝,智者安然而得之。
  
  言下非近亦非远,体用如如转无转。
  
  万机珠对寸心中,一切时中巧方便。
  
  皇帝曾游于赤水,视听争求都不遂。
  
  罔像无心却得珠,能见能闻是虚伪。
  
  非自心,非因缘,妙中之妙玄中玄。
  
  森罗万像光中现,寻之不见有根源。
  
  烧六贼,烁四魔,能摧我山竭爱河。
  
  龙女灵山亲献佛,贫兒衣里枉蹉跎。
  
  亦非性,亦非心,非性非心超古今。
  
  体绝名言名不得,权时题作弄珠吟。
  
  师与麻谷游山,到涧边语话次,麻谷问:“如何是大涅盘?”师回头云:“急。”谷曰:“急个什摩?”师云:“涧水。”
  
  师初开堂时,有人问:“作摩生语话即得不坠门风?”师曰:“一任语话即不堕门风。”僧云:“便请和尚语话。”师曰:“青山绿水不相似。”师勘僧曰:“什摩处来?”对曰:“山下来。”师曰:“吃饭也未?”对曰:“吃饭了也。”师曰:“将饭与阇梨吃底人还有眼也无?”僧无对。有人举似沩山,沩山云:“有。”进曰:“眼在什摩处?”沩山曰:“眼在顶上。”有人持此话举似洞山,洞山云:“若不是沩山,争解与摩道?”僧便问:“作摩生是在顶上底眼?”洞山云:“不昧向上。”招庆拈问保福:“将饭与人吃,感恩则有分,为什摩却成不具眼去?”保福云:“施者受者,二俱瞎汉。”庆云:“忽有人尽其机来,还成瞎汉不?”保福曰:“和尚还为人摩?”庆云:“教某甲共阿谁商量?”保福寻后曰:“道某甲瞎汉得摩?”师又有《如意颂》曰:
  
  真如如意宝,如意宝真如。
  
  森罗及万象,一法更无余。
  
  海澄孤月照,天地洞然虚。
  
  寂寂空形影,明明一道如。
  
  师以长庆三年癸卯岁六月二十三日告门人,令备汤,沐讫云:“吾将行矣。”乃戴笠子,策杖入屦,垂一足未至地而逝。春秋八十六。敕谥智通大师妙觉之塔。刘轲撰碑文。
  
  祖堂卷四 招提
  
   
  
  招提和尚嗣石头。师讳惠明,姓欧阳,韶州曲江人也。年十三,于邓林寺摸禅师处出家。十七游衡岳,二十受戒,乃往虔州龚公山谒大寂。大寂云,“你来何求?”对曰:“求佛知见。”大寂曰:“佛无知见,知见乃魔界耳。你从南岳来,似未见石头曹溪心要耳。汝应却归石头。”师遂依言而返,造石头,果应大寂之言,契缘悟达。不出招提三十余年,因号招提朗矣。至元和十五年庚子岁正月二十二日迁化,春秋八十三,僧夏六十四矣。
  
  祖堂卷四 药山
  
   
  
  药山和尚嗣石头,在朗州。师讳惟俨,姓韩,绛州人也,后徙南康。年十七,事潮州西山慧照禅师。大历八年,受戒于衡岳寺希澡律师。师一朝言曰:“大丈夫当离法自净,焉能屑屑事细行于布巾耶?”即谒石头大师,密领玄旨。师于贞元初居澧阳芍药山,因号药山和尚焉。
  
  师初住时,就村公乞牛栏为僧堂。住未得多时,近有二十来人。忽然有一僧来请他为院主,渐渐近有四五十人。所在迫侠[狭],就后山上起小屋,请和尚去上头安下。和尚上头又转转师僧王。其院主僧再三请和尚为人说法。和尚一二度不许,第三度方始得许,院主便欢喜,先报大众。大众喜不自胜,打锺上来。僧众才集,和尚关却门便归丈室。院主在外责曰:“和尚适来许某甲为人,如今因什摩却不为人?赚某甲。”师曰:“经师自有经师在,论师自有论师在,律师自有律师在。院主怪贫道什摩处?”从此后从容得数日,后升座,便有人问:“未审和尚承嗣什摩人?”师曰:“古佛殿里拾得一行字。”进曰:“一行字道什摩?”师曰:“渠不似我,我不似渠,所以肯这个字。”李翱相公来见和尚,和尚看经次,殊不采顾。相公不肯礼拜,乃发轻言:“见面不如千里闻名。”师召相公,相公应诺。师曰:“何得贵耳而贱目乎?”相公便礼拜。起来,申问:“如何是道?”师指天又指地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