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实义也。旣云唯心。则远离心外因缘。亦离作者之事。亦无能所分别。亦能证得转依。亦不摄取心外有性无性诸见。故名无生。亦名无性。亦名为空。无生故空。此空非断空。真空即是中道第一义谛。无生故无性。此无性非断无。无性即是一切法之实性。乃申明非无性无生之旨也。
  
  因缘数和合。则有生有灭。(唐云。因缘共集会。是故有生灭。)离诸因缘数。无别有生灭。(唐云。分散于因缘。生灭则无有。)舍离因缘数。更无有异性。若言一异者。是外道妄想。(魏云。离因缘无法。离和合无得。外道妄分别。而见有一异)有无性不生。非有亦非无。除其数转变。是悉不可得。(唐云。有无不生法。俱非亦复然。唯除众缘会。于中见起灭)但有诸俗数。展转为钩鏁。离彼因缘鏁。生义不可得。(唐云。随俗假言说。因缘递钩锁。若离因缘锁。生义不可得。)生无性不起。离诸外道过。但说缘钩鏁。凡愚不能了。(唐云。我说唯钩锁。生无故不生。离诸外道过。非凡愚所了)
  
  疏曰。此明迷于中道佛性。举体妄成十二因缘。若知十二因缘生即无生。则见中道佛性也。由此唯心十二因缘虚妄和合。故于无生灭中见有生灭。若知因缘性空。不妄集会则生灭当体寂灭。譬如目瞖旣尽。空华自亡。是故除此唯心因缘之外。更无有异性可得。若妄计有一性及异性者。皆是外道邪分别耳。是故亦非有性生一切法。亦非无性生一切法。亦非非有非无性生一切法。但是唯心十二因缘转变。见有生灭。除此数之转变。则生灭悉皆不可得矣。然此十二数之转变。不过随俗假说。以其唯心起惑。唯心造业。唯心感苦。不了苦即唯心。复起诸惑。故说展转互为钩鏁。离彼唯心惑业苦鏁。安有生义可得。旣是唯心钩鏁。心外无法故生即无性。缘起不起。离诸外道断常有无等过而三界凡夫。二乘愚昧。皆悉不能了也。
  
  若离缘钩鏁。别有生性者。是则无因论。破坏钩鏁义。
  
  疏曰。此破外道所计邪因。即是无因也。若离唯心缘起钩鏁。别计有微尘自在等为生性者。是则异因生于异果。一切诸法。不从正因缘生。反为无因论。而坏钩鏁义矣。
  
  如灯显众像。钩鏁现若然。是则离钩鏁。别更有诸性。
  
  疏曰。此破外道转计也。外道计云。一切诸法。虽各有性。亦待钩鏁方显。譬如闇室中物。须灯乃照。此仍不坏钩鏁义也。佛故牒云。此则离于因缘钩鏁。别更有诸法性。譬如灯外别有物矣。下乃破之。
  
  无性无有生。如虚空自性。若离于钩鏁。慧无所分别。(魏云。生法本无体。自性如虚空。离钩鏁求法。愚人无所知。唐云。无生则无性。体性如虚空。离钩鏁求法。愚夫所分别)
  
  疏曰。此正显因缘钩鏁之外。别无有法。以破妄计也。现见世间诸法。不藉因缘。则不能生。旣本无性而无有生。则其自性犹如虚空。云何可说先有诸法性耶。是故离因缘钩鏁而求法者。乃愚昧无知而妄分别。非智慧者所分别也。此上皆申明亦非顾诸缘。非有性而名之旨也。
  
  复有余无生。贤圣所得法。彼生无生者。是则无生忍。若使诸世间。观察钩鏁者。一切离钩鏁。从是得三昧。(唐云。一切诸世间。无非是钩鏁。若能如是解。此人心得定)
  
  疏曰。此下乃申明名亦非无义之旨也。十二缘生。本自无生。此无生之理。乃性德法身也。观察钩鏁。知其生即无生。安住忍可而入三昧。名为无生法忍。此乃以修显性。证得意生及分满法身。方是名下之实义也。
  
  痴爱诸业等。是则内钩鏁。钻燧泥团轮。种子等名外。
  
  疏曰。痴。即发业无明。能引支也。爱。即润生无明。能生支也。诸业。即行及取有支也。等者。等取识名色六入触受所引五支。并生老死所生二支也。以执受故。名之为内。俗谛中之实法也。赞燧因缘而生于火。火无自性。泥团轮等因缘而生于器。器无自性。种子水土等缘而生于芽。芽无自性。以不执受。名之为外。俗谛中之假说也。三界依正。唯此内外假实因缘所生。生即无生。以四性推简不可得故如此观察。则钩鏁性离。能证无生忍也。
  
  若使有他性。而从因缘生。彼非钩鏁义。是则不成就。(唐云。若云有他法。而从因缘生。离于钩鏁义。此则非教理)
  
  疏曰。若所引所生。果自有性。何藉能引能生。若器芽等。果自有性。何藉泥团种子。又设有胜性自在等。能生内外诸法。亦何藉内外因缘。是故离钩鏁义。则教理不成就也。
  
  若生无自性。彼谁为钩鏁。(唐云。生法若非有。彼谁为因缘。)展转相生故。当知因缘义。
  
  疏曰。外道不计实有。便计断无。前巳破其计有他性。今更破其计无自性也。惑业苦三。展转相生。故名十二因缘钩鏁。岂无唯心之自性哉。
  
  坚湿暖动法。凡愚生妄想。离数无异法。是则说无性。(魏云。离锁更无法。是故说无体。唐云。但缘无有法。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