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心现境界风吹。若生若灭亦如是。(唐云。而有起灭。)是故意识灭。七识亦灭。
  
  
  疏曰。此明欲证涅槃。须灭第六识相应之妄想也。盖识虽有八。而生死涅槃。全由笫六识转。以彼因及所缘故。余七识生。若彼因及所缘不生。则余七亦不生也。(宋唐各皆影略。参观魏译可晓。)先明现行熏种子义。故云意识者。境界分段计著。牵引前五识现行。生诸习气。长养藏识。意显若无前六识为能熏。则藏识便无由长养也。由有藏识。故第七意俱我我所计著思惟因缘生。(此言我所。但是语势。或我之我。名为我所。以第七识。但有我执。无我所执故也。具如唯识中辨。)而此七识。与第八识。俗故相有别。故宋云不坏身相。真故相无别。故魏云无差别相。唐云无别体相。亦互相影略也。由俗谛不坏身相言之。故第七识。以藏识为因。即以藏识为所攀缘。唯识所谓依彼转缘彼也。次明种子生现行义。故云自心现境界计著心聚生。谓一切境界。皆是第八自心所现。由第六识妄执著故。前七转识心心所聚乃生起也。次结明种子现行互为因义。故云展转相因。后以海浪而为譬喻。结成妄想识灭。余七亦灭。八识皆灭。即大涅槃。然所谓灭者。秖是灭彼相应妄想之若现若种而已。妄想种现旣灭。则八种识转为四智相应心品。故初卷云。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也。今欲妄想识灭。唯有修行二无我观。了知妄想无性。唯心直进。一经宗要。举不外此。思之修之。
  
  
  二偈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不涅槃性。所作及与相。(魏云。我不取涅槃。亦不舍作相。唐云。我不以自性。及以于作相。)妄想尔焰识。此灭我涅槃。(魏云。转灭虚妄心。故言得涅槃。唐云。分别境识灭。如是说涅槃。)彼因彼攀缘。意趣等成身。(唐云。意识为心因。心为意识界。)与因者是心。为识之所依。(唐云。因及所缘故。诸识依止生。)如水大流尽。波浪则不起。如是意识灭。种种识不生。
  
  
  疏曰。外道所计四种涅槃。不出诸法自性。或是所作。或是法相不知心外无自性。心外无所作及与相也。故佛总不约此而论涅槃。但约分别境识灭时。如瀑流尽。波浪不起。证唯识性。乃名为涅槃耳。彼因等二句。颂现熏种义。与因等二句。颂种生现义。余并可知。初辨外道涅槃竟。
  
  
  二辩妄想通相二。初长文。二偈颂。
  
  初中三。初显益标名。二依名释相。三诫莫计著。
  
  今初
  
  复次大慧。今当说妄想自性分别通相。(魏云。虚妄分别法体差别之相。唐云。妄计自性差别相。)若妄想自性分别通相善分别。汝及余菩萨摩诃萨。离妄想。到自觉圣。外道通趣善见。觉摄所摄妄想断。(唐云。超诸妄想。证圣智境。知外道法。远离能取所取分别。)缘起种种相。妄想自性行不复妄想。(唐云。于依他起种种相中。不更取著妄所计相。)大慧。云何妄想自性分别通相。谓言说妄想。(二并作分别)所说事妄想。(魏云。可知分别。)相妄想。利妄想。(魏云。义分别。唐云。财分别)自性妄想。(魏云。自体分别。)因妄想。见妄想。成妄想。(魏云。建立分别。唐云。理分别)生妄想。不生妄想。相续妄想。(魏云。和合分别。唐云。相属分别。)缚不缚妄想。(唐云。缚解分别)是名妄想自性分别通相。
  
  
  疏曰。徧计分别。故名妄想。虚妄当体。故名自性。十二不同。故名分别。即差别也。同是妄想。故名通相。善知此已。则能离诸妄想。到自觉圣智境界。有此诸益。故须说也。
  
  
  二依名释相
  
  大慧。云何言说妄想。谓种种妙音歌咏之声。美乐计著。(唐云。谓执著种种美妙音词)是名言说妄想。大慧。云何所说事妄想。谓有所说事自性。圣智所知。依彼而生言说妄想。(唐云。谓执有所说事。是圣智所说境。依此起说。)是名所说事妄想。大慧。云何相妄想谓即(于)彼所说事(中。)如鹿渴想。种种计著而计著。谓坚湿暖动相。一切性妄想。是名相妄想。大慧。云何利妄想。谓乐种种金银珍宝。是明利妄想。大慧云何自性妄想。谓自性特此。如是不异恶见妄想。(唐云。谓以恶见如是分别。此自性决定非余)是名自性妄想。大慧。云何因妄想。谓若因若缘有无分别因相生(唐云。谓于因缘分别有无。以此因相而能生故。)是名因妄想。大慧。云何见妄想。谓有无一异俱不俱恶见外道妄想计著妄想。(唐云。谓诸外道。恶见执著有无一异俱不俱等。)是名见妄想。大慧。云何成妄想。谓我我所想成决定论。是名成妄想。大慧。云何生妄想。谓缘有无性生计著。(唐云。谓计诸法若有若无。从缘而生。)是名生妄想。大慧。云何不生妄想。谓一切性本无生。无种因缘生无因身。(唐云。谓计一切法本来不生。未有诸缘而先有体。不从因起)是名不生妄想。大慧。云何相续妄想。谓彼俱相续如金缕(唐云。谓此与彼递相系属。如针与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