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初
  
  佛告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
  
  
  二释其说意三。初正明说意。二引譬释成。三结成利益。
  
  今初
  
  大慧。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如来应供等正觉。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门。大慧。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不应作我见计著。
  
  
  疏曰。如来藏第一义心。荡无一物。故说为空。非生死涅槃等相。故说无相。无可攀求。故说无愿。非诸变动虚幻境界。故说为如实际。诸法之本。故名法性。诸法之体。诸法所依。故名法身。无生住灭。故说涅槃。诸法体空。故说为离自性。非自非他非共非离。前际无始。故说不生。后际无终。故说不灭。无可喧杂。故说本来寂静。非由择灭之所克证。故说自性涅槃。凡此皆为对治我法二执而言之也。非断无也。而愚夫闻已。妄生恐怖。畏此无我句故。作断灭见。故又为说如来藏门。而此如来藏门。乃是离妄想无所有境界。不同外道所计之我。是故未来现在菩萨。不应于此如来藏而作我见计著也。
  
  
  二引譬释成
  
  譬如陶家。于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轮绳方便。作种种器。如来亦复如是。于法无我离一切妄想相。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以是因缘故。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
  
  
  疏曰。泥聚无性。随诸方便作种种器。而种种器。无非泥聚。法无我如来藏。离一切妄想相故。亦复无性。随诸方便。说种种名。而种种名。皆法无我如来之藏。岂同外道所说之我。或人。或相续。乃至或自在等耶。
  
  
  三结成利益二。初长文。二偈颂。
  
  今初
  
  是名说如来藏。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希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如来之藏。若不如是。则同外道。是故大慧。为离外道见故。当依无我如来之藏。
  
  
  疏曰。正为外道妄计人我法我。故说如来藏以开悟而引导之。令离不实二种我见妄想。令入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令其即得无上菩提。若不如是方便善说。则一向说有。一向说空。反同于外道矣。是故应知佛所说如来藏。正是二无我之所显。而佛所说二无我离妄想境界。乃名为如来藏耳。
  
  
  二偈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人相续阴。缘与微尘。胜自在作。心量妄想。(唐云。士夫相续蕴。众缘及微尘。胜自在作者。此但心分别。)
  
  
  疏曰。此重破外道所计二我。皆惟妄想分别。不同佛说如来藏也。人。即士夫。相续。即寿命。阴。即众生。皆是人我执也。缘。谓四大虚空及时方等。微尘可知。胜。即冥初自性。自在。即大自在天。谓彼等为能作者。体实徧常。皆是法我执也。此人我法我二执。皆是妄想分别。不达自心现量如来藏也。第五如来藏自性清净门竟。
  
  
  第六修行大方便门二。初问。二答。
  
  今初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观未来众生。复请世尊。惟愿为说修行无间。(魏云。如实修行法。唐云。具修行法。)如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者大方便。
  
  
  疏曰。前最为离外道见故。当依无我如来之藏。然此如来藏第一义心。具何方便如实修行。乃能无间趣入。故问之也。
  
  
  二答三。初标。二释。三结。
  
  今初
  
  佛告大慧。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云何为四。谓善分别自心现。(唐云。观察自心所现故。)观外性非性。(唐云。善知外法无性故。)离生住灭见。得自觉圣智善乐。(魏云。乐修内身证智故。唐云。专求自证圣智故。)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
  
  
  二释四。初释善分别自心现。(至)四释得自觉圣智善乐。
  
  今初
  
  云何菩萨摩诃萨善分别自心现。谓如是观三界唯心分齐。(唐云。谓观三界唯是自心。)离我我所。无动摇离去来。无始虚伪习气所熏。三界种种色行系缚。(唐云。名言系缚。)身财建立。妄想随入现。(唐云。身资所住。分别随入之所显现。)是名菩萨摩诃萨善分别自心现。
  
  
  疏曰。此即唯心识观也。三界诸法。皆由自心分别而有。非我亦非我所。法无自体。故无动摇。心灭法灭。故无所从去。心生法生。故无所从来。但是无始虚伪习气所熏。妄被三界色行名言之所系缚。而若根身。若资财。若所住器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