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有义。十一(之中)四遍善心。精进三根。遍善品故。余七不定。推寻事理未决定时。不生信故。惭愧同类。(一依自法。一依世间。所)依(之)处各别。随起一时。第二无故。要世间道断烦恼时。(方得)有轻安故。不放逸舍。无漏道时方得起故。悲愍有情时。乃有不害故。(是故)论说十一(善心所。在于)六位中起。谓决定位。有信相应。止息染时。有惭愧起。顾自他故。于善品位。有精进三根。世间道时。有轻安起。于出世道。有舍不放逸。摄众生时。有不害故。
  
  此即初解。世间道。谓四禅八定有漏善品。出世道。即无漏道也。余可知。
  
  有义。彼说未为应理。推寻事理未决定心。信若不生。应非是善。如染心等。无净信故。惭愧(之)类(是)异。(所)依(虽)别。(所缘)境同。俱遍善心。前已说故。若出世道轻安不生。应此(轻安)觉支非无漏故。若世间道。无舍不放逸。应非寂静防恶修善故。又应不伏掉放逸故。有漏善心既具(精进三根)四法。如出世道。应有(行舍不放逸之)二故。善心起时。皆不损物。(正以)违能损法。(乃)有不害(之名)故。(然而)论说六位起十一者。(乃)依彼彼增(胜。而)作此此说(耳。)故彼(初解)所说(余七不定)。定非应理。
  
  此即第二正解。先破前非。次论说下。会释彼所引论也。依彼彼增作此此说者。谓决定位。则信增。息染位。则惭愧增。乃至摄生时。则不害增耳。
  
  应说信等十一法中。十徧善心。轻安不徧。要在定位。方有轻安。(以)调畅身心。(乃)余位(之所)无故。决择分说。十善心所。(若)定(地)不定地。皆通善心。定地心中。增轻安故。
  
  此正释十徧一不徧也。定地。即定位。谓四禅八定等三昧心中。不定地。即欲界散心位中。
  
  有义。定加行亦得定地名。彼亦微有调畅义故。由斯欲界亦有轻安。不尔。便违本地分说。信等十一通一切地。
  
  此更出异解也。定加行。谓定前方便。即指未到地定言之。
  
  有义。轻安唯在定有。由定滋养。(方得)有调畅故。论说欲界诸心心所。由阙轻安。名不定地。(其)说一切地有十一者。通(指定中)有寻伺等三地皆有故。
  
  此正明欲界无轻安也。次更释彼所引论意。论说一切地有十一者。乃指有寻伺等三。三昧地。非指三界九地。以欲界名不定地。正由阙于轻安故耳。言三地者。一根本初禅。名有寻有伺三么地。二二禅加行。名无寻有伺三么地。三根本二禅已上。皆名无寻无伺三么地。二遍不遍门竟。
  
   (寅)三诸识俱起门
  
  此十一种。前已具说第七八识随位有无。第六识中。定位皆具。若非定位。唯阙轻安。有义。五识唯有十种。自性散动。无轻安故。有义。五识亦有轻安。定所引(五识之)善者。亦有调畅故。成所作智俱。必有轻安故。
  
  第七第八。于未转位。无十一善。若已转位。皆定相应。第六有漏散善。则无轻安。有漏定善。便具十一。无漏不必言矣。五识二解。第二解正。然约有漏位中。鼻舌二识唯欲界系。则无轻安。眼耳身识。通于初禅。则是定所引之善者。亦有调畅。若至无漏位中。成所作智相应五识。则必皆有轻安也。
  
   (寅)四诸受相应门
  
  (问曰。)此善十一。何受相应。(答曰。)十(个善心所。得与)五(受)相应。(轻安)一(种。则)除忧苦(二受。以凡)有逼迫受。(决定)无调畅故。
  
   (寅)五别境相应门
  
  此与别境。皆得相应。信等(与)欲等。不相违故。
  
   (寅)六三性相摄门
  
  十一唯善。
  
   (寅)七三界系属门
  
  轻安非欲(界所系。)余(十皆)通三界。
  
   (寅)八学等三摄门
  
  皆学等三。
  
  初果二果三果。及菩萨十地之十一善。即皆有学所摄也。四果支佛如来之十一善。皆无学所摄也。一切凡夫之十一善。皆非学非无学所摄也。
  
   (寅)九三断相摄门
  
  非见所断。瑜伽论说。信等六根。唯修所断。非见所断。
  
  六根。谓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及未知当知根也。信等五根。通漏无漏。若无漏者。即摄入于三无漏根。此中五根。且指有漏言之。加行位中。所有无漏九根。名未知当知根。有学位中。无漏九根。名已知根。无学位中。无漏九根。名具知根。虽由未知当知根。得入见道。既见道已。无所未知可当知故。即名为具知根。见道一刹那后。便属修道位摄。是故修道位中。即断未知当知根。及有漏五根也。此十一善。不与分别烦恼相应。故非见道所断。若有漏善。及无漏加行善。即属修道所断。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