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事有所凭。但鄙见未弘固多疏阙耳。其续内典录等附于本部之末。幸诸来哲无贻诮焉。右从后汉逮至皇朝合一十九代。所出大小乘经律论并贤圣集传。总二千二百七十八部。都合七千四十六卷。于中一千一百二十四部五千四十八卷见行入藏(其梁代曼陀罗译文殊般若经般若部中已载宝积经中亦复编入故此一经录中重载)据其实数。但一千一百二十三部五千四十七卷是见行数(其集传中有四十部三百六十八卷并是此方撰集非梵本翻出)一千一百四十八部一千九百八十卷是阙本数。两件见阙合有二千二百七十一部七千二十七卷(与前都数欠七部一千九卷不同者其东晋无垢眼译毗尼序合入十诵其萧齐法意译提婆达多品一卷及周武帝代志德译普门品重诵偈一卷并合入妙法华中其隋朝崛多译银主品嘱累品共一卷合入金光明中其北凉昙无谶译四卷金光明梁朝真谛译七卷金光明周世崛多译五卷金光明隋朝沙门宝贵取前三本合成八卷故上三经在删繁录加此七部一十九卷还与都数符同一无欠少)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

  庚午岁西崇福寺沙门智升撰

  总括群经录上之十

  叙列古今诸家目录

  古经录一卷

  右寻诸旧录。多称为古录。似是秦始皇时释利防等所赍经录。

  旧经录一卷

  右似是前汉刘向校书天阁。往见有佛经即谓古藏经录。谓孔壁所藏。或秦正焚书。人中所藏者。

  汉时佛经目录一卷

  右似是明帝时迦叶摩腾创译四十二章经因即撰录。

  朱士行汉录一卷

  右曹魏时颖川沙门朱士行。于洛阳讲道行经因着其录。后往西域求经。于彼而卒。

  众经录一卷

  右西晋武帝代。长安青门外大寺西域沙门竺法护翻译众经。因出其录。

  众经录一卷

  右西晋惠帝代。永嘉中清信士聂道真禀受护公之笔匠也。后自翻经。因出其录。

  赵录一卷

  右似是二赵时。诸录遥注。未知姓氏。

  综理众经目录一卷

  右符秦代沙门释道安所撰。自前诸录但列经名。至于品类时代盖阙而不纪。后人披览莫测根由。安乃总集名题表其时代。铨品新旧定其制作。众经有据自此而明。在后群录资而增广。是知高怀独悟。足以垂范后昆。所撰之文。见僧佑

录。

  二秦录一卷

  右后秦姚兴弘始年。长安沙门释僧睿所撰。睿即安公之弟子。神用通朗思力标举。参译什门多有撰缉。

  众经录四卷(魏世录吴世录晋世杂录河西录)

  右东晋庐山东林寺远公弟子释道流创撰。未就而卒。同学竺道祖续而成之。  经论都录一卷(别录一卷)

  右东晋成帝豫章山沙门支敏度撰。其人总校古今群经故撰都录。敏度又撰别录一部。

  众经目录二卷

  右萧齐武帝时。沙门释王宗撰。见梁三藏记。

  释弘充录一卷(南齐杨都人)

  释道慧宋齐录一卷(南齐)

  释道凭录一卷(北齐)

  释正度录一卷

  王车骑录一卷

  始兴录一卷(未详撰者亦云南录)

  庐山录一卷(未详作者)

  岑号录一卷

  菩提留支录一卷(元魏洛京永宁寺天竺沙门也)

  华林佛殿众经目录四卷(梁天监十四年□沙门僧绍撰)

  隋沙门释灵裕译经录一卷(长房录中无隋字)

  众经都录八卷(似是总合诸家未详作者)

  已前诸录二十五家。长房内典二录云。上件诸录检传记有之。未见其本。故列名而已。

  众经别录二卷(未详作者言似宋时总分十例具如后列)

  大乘经录第一(三百七十部七百七十九卷)

  三乘通教录第二(五十一部九十七卷)

  三乘中大乘录第三(一十七部三十八卷)

  右上卷三录(总四百三十八部九百一十四卷)

  小乘经录第四(四百三十六部六百一十卷)

  第五篇目本阙(此阙本录不显部卷应散在诸录中故耳)

  大小乘不判录第六(一百七十四部一百八十四卷)

  疑经录第七(一十七部二十卷)

  律录第八(一十二部一百九十五卷)

  数录第九(六部一百二十一卷)

  论录第十(六部一百五十二卷)

  右下卷七录(总六百五十一部一千六百八十二卷)

  上下两卷合有十篇。都一千八十九部。二千五百九十六卷(其下卷七录部数勘同卷数。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