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梵文之名字也。本西印度优禅尼国人。婆罗门种姓。颇罗堕景行澄明器宇清肃。风神爽拔悠然自

远。群藏广部罔不厝怀。艺术异能偏素精练。虽遵融佛理而以通道知名。远涉艰关无惮夷险历游。诸国遂止中天。梁武大同中直省张氾等。送扶南献使返国。仍遣聘中天竺摩伽陀国。请名德三藏并求大乘诸论杂华经等。真谛远闻行化仪轨圣贤。搜选名匠惠益氓品。彼国乃屈真谛并赍经论恭膺帝旨。既素蓄在心涣然闻命。以大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达于南海。历险阔仍滞两春。以太清二年闰八月始届都邑。武皇面申礼敬安置于宝云殿竭诚供养。帝欲传翻经教不羡秦时。更出新文有逾齐日。属道销梁季寇羯凭陵法为时崩。不果宣述乃步入东土。又往富春令陆元哲创奉问津将事传译。招延英秀沙门宝琼等二十余人。翻十七地论适得五卷。而国难未静侧附通传。至大宝年为侯景请还在台供养。于斯时也兵饥相接法几颓焉。会元帝启祚承圣清夷。乃止于金陵正观寺。与愿禅师等二十余人翻金光明经。三年二月还返豫章。又往新吴始兴。复随萧太保度岭至于南康。并随方翻译栖遑靡托。谛于梁代所出经论总十一部。梁末入陈复出经论如后所述。

  长房内典等录有十八部论一卷亦云谛译。今寻文句非是谛翻。既与部执本同不合再出。今此删之如别录中述。复有金光明疏等六部二十六卷。并是真谛所撰亦并删之(长房内典等录复云天监十五年木道贤献优娄频经一卷直云献上不辩委曲且编疑录此删不载)

  高僧传十四卷(序录一卷传十三卷共成十四天监十八年撰见长房内典二录)  右一部一十四卷其本见在

  沙门释慧皎。未详氏族。会稽首上虞人。学通内外博训经律。住嘉祥寺春夏弘法秋冬著述。撰涅槃梵网义疏。又以唱公所撰名僧颇多浮冗。因遂开例成广着高僧传一部。始于汉明帝永平十年终至梁天监十八年。凡四百五十三载。二百五十七人。又傍出附见者二百三十九人。都合四百九十六人。开其德业大为十例。其序略云。前之作者或嫌以繁广删减其事。而抗迹之奇多所遗削。谓出家之士处国宾王。不应傲然自远高蹈独绝。寻辞荣弃爱本以励俗为贤。若此而不论竟何所纪。又云。前代所撰多曰名僧。窃谓名之与高如有优劣。至若实行潜光则高而不名。寡德适时则名而不高。名而不高本非所纪。高而不名则备之今录。故省彼名音代以高字。谨详览此传义例甄著文词婉约。实可以传之不朽永为龟镜矣。

  新集失译诸经

  摩利支天经一卷(或云小摩利支天经是陀罗尼集经第十卷初摩利支天经少分异译)

  六字神王经一卷(第二出与六字王经同本)

  虚空藏菩萨问佛经一卷(亦云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亦云七佛神经初出与隋译如来方便善巧经同本)

  三劫三千佛名经三卷(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卷上现在贤劫千佛名经卷中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卷下见长房入藏录彼为三本经今合为一部)

  牟梨曼陀罗经一卷(或无经字)

  阿咤婆拘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一卷(亦直云阿咤婆拘经)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一卷

  大普贤陀罗尼经一卷

  大七宝陀罗尼经一卷

  六字大陀罗尼经一卷

  长者女庵提遮师子吼了义经一卷

  菩萨五法忏悔文一卷(亦名菩萨五法忏悔经)

  陀罗尼杂集十卷

  大乘五阴论一卷(婆薮盘豆菩萨造见陈朝大乘寺藏录初出与唐译大乘五蕴论同本)

  此论阙

  右一十四部二十五卷除五阴论余并入藏经房等失译录中阙而不载。寻其文句非是远代。故编梁末以为梁代失源云。

  魏元氏初都恒安。南迁洛阳后迁邺(亦云后魏)

  始从道武帝皇始元年丙申(即东晋太元二十一年也)终东魏孝靖帝武定八年庚午。凡一十三帝一百五十五年(五帝都恒安至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南迁七帝都洛阳一主都邺)缁素一十二人。所译经论传等。总八十三部二百七十四卷(于中七十三部二百五十五卷见在一十部一十九卷阙本)

  (元魏)沙门释慧觉(一部一十三卷集经)

  沙门释昙曜(三部七卷经传)

  沙门吉迦夜(五部一十九卷经论传集)

  沙门昙摩流支(三部八卷经)

  沙门释法场(一部一卷经)

  沙门勒那摩提(三部九卷经)

  沙门菩提留支(三十部一百一卷经论)

  沙门佛陀扇多(一十部一十一卷经论)

  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一十八部九十二卷经戒论)

  王子月婆首那(三部七卷经)

  沙门毗目智仙(五部五卷论)

  沙门达磨菩提(一部一卷论)

  贤愚经十三卷(或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