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译)
  右前后两译。一存一阙。
  杂问律事二卷东晋西域沙门昙摩译(第一译)
  杂问律事二卷东晋罽宾沙门卑摩罗叉译(第二译)
  右二杂事同本异译其本并阙(静泰录云后秦昙摩蜱译十诵律译杂事问二卷宝唱录云后秦罽宾沙门昙摩耶舍译十诵律杂事一卷此之二说多是录家人名差误或即是前第一译者长房内典二录并云东晋所翻非秦代译依此二录为正房录又云昙摩译者明佛法僧物互相交涉分齐差殊甚要须善防护今藏中有五百问事经一卷有三十三纸亦明佛法僧物不得参涉事然名目不同莫知所以余录云出十诵律者即五百问经中明三十九夜受日等事即与十诵符同但以名目有殊未为克定后诸博见详而正之)
  教授比丘尼法一卷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单本)
  教授比丘尼二岁檀文一卷(或无尼字)苻秦西域沙门昙摩持共竺佛念译(单本)
  二百六十戒三部合异二卷(序加大比丘字)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撰(右合戒序云晋太元六年辛巳六月二十五日比丘竺昙无兰在谢镇西寺合此三戒到七月十八日讫故记之又长房内典二录及靖迈经图之中并云汉明帝时沙门竺法兰译二百六十戒合异二卷今详此说理定不然当佛法初兴戒律未备戒之合异从何而来今愚见所裁只是竺昙无兰所合之者二人名姓俱同录家误上昙无即法还是法兰故高僧传法兰所译但标余部无此戒名今此录中废之不立其昙无所合非是正翻此录之中亦不合载但以二说差误故存而记之)
  他毗利律一卷(齐言宿德律)箫齐西域三藏摩诃乘译(单本)
  僧涩多律一卷(陈言总摄)陈天竺三藏真谛译(单本)
  遗教法律经三卷(或云遗教法律三昧。亦云遗教三昧或二卷)西晋沙门译法炬译(单本)
  六斋八戒经一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单本)
  贤者律仪经一卷(亦云威仪)宋居士沮渠京声译(单本)
  僧名数事行一卷后汉失译。
  比丘诸禁律一卷后汉失译。
  摩诃僧只律比丘要集一卷(一名摩诃僧只部比丘随用要集法)后汉失译。
  沙弥十戒经一卷(旧录云沙弥戒)后汉失译。
  比丘尼十戒经一卷后汉失译。
  贤者五戒经一卷后汉失译。
  优婆塞威仪经一卷后汉失译。
  大戒经一卷魏吴失译。
  衣服制经一卷魏吴失译。
  沙弥离威仪一卷魏吴失译。
  道本五戒经一卷魏吴失译。
  威仪经一卷(法经录中无经字)魏吴失译。
  应行律一卷僧佑录云安公失译经(附西晋录)
  五部威仪所服经一卷(或云五部僧服经高僧传云白法祖译)
  僧佑录中失译经(今附宋录)
  结界文经一卷僧佑录中失译经(今附宋录)
  沙弥离戒一卷僧佑录中失译经(今附宋录)
  五戒报应经一卷 僧佑录中失译经(今附宋录)
  小乘论阙本九部六十五卷。
  俱舍论偈一卷陈天竺三藏真谛译(第二译)
  右前后两译一存一阙。
  俱舍论本十六卷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右据俱舍本论即前偈是。今复言论本一十六卷。未详所以。
  阿毗昙心十六卷(或十三卷)苻秦罽宾三藏僧伽提婆译(第一译)
  杂阿毗昙心十三卷东晋沙门法显共觉贤译(第二译)
  杂阿毗昙心十三卷(根本十卷。续成十三卷。或十四卷)宋外国沙门伊叶波罗等译(第三译)(右长房录云宋文帝代外国沙门伊叶波罗译至择品缘碍未竟遂辍后求那跋摩续译都计成十三卷见高僧传房录之中伊叶波罗及求那跋摩各存其本唐内典录及翻经图同此今以求那跋摩但续前阙更不再翻前后俱存理为未当今合为一本其第四译见流行者长房录云宋文帝代天竺沙门僧伽跋摩元嘉十年届自建善业律藏明杂心道场慧观以跋摩妙解杂心讽诵通利先三藏等虽复译出未及缮写更请重翻宝云传语观自笔受一周乃讫故知见行之者是其后本也)
  前后四译一存三阙。
  三法度论二卷(或云三法度无论字)苻秦天竺三藏昙摩难提译(第一译)
  右前后两译一存一阙。
  犊子道人问论一卷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单本)
  须跋陀罗因缘论二卷周宇文氏天竺三藏耶舍崛多等译(单本)
  六足阿毗昙一卷僧佑录中失译论(今附宋录)
  圣贤集传阙本四十七部一百八十四卷。
  修行道地经七卷(或云顺道行经或六卷)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第一译)  右前后三译二存一阙。
  僧伽罗刹集二卷苻秦天竺三藏昙摩难提译(第二译)
  右前后两译一存一阙。
  付法藏经六卷宋凉州沙门释宝云译(第一译)
  付法藏传四卷元魏昭玄统释昙曜译(第二译)
  右前后三译一存二阙。
  阿兰若习禅经二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第二译)
  右与坐禅三昧经同本前后两译一存一阙。
  菩萨呵欲经一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