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曹魏失译(第四译)
  首楞严经二卷曹魏西域三藏白延译(第五译)
  勇伏定经二卷(安公云。更出首楞严经)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六译)(又僧佑长房等录竺法护更有首楞严经二卷。今以首楞严与勇伏定梵晋名异二经不
殊。故勇伏定经后记云。元康元年四月九日炖煌菩萨支法护。手执胡经。口出首楞严三昧经。优婆塞聂承远笔受以此证知。首楞严经与勇伏定不合分二。贤劫经亦然。首楞严经今废不立经后记言支法护者。据其本姓耳)
  首楞严经二卷西晋西域优婆塞竺叔兰译(第七译)
  首楞严经二卷前凉月支优婆塞支施仑译(出首楞严后记。第八译。新编入
录)
  右八经同本前后九译。第九本存前八并阙(又捡佑房等录。西晋惠帝代沙门支敏度合两支两竺四本经。共为一部八卷者。既非梵本别翻。不合入传译正数。故不别存也)
  普贤观经一卷(一名观普贤菩萨经)东晋西域三藏只多蜜译(第一译)
  观普贤菩萨经一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前后三译。一存二阙。
  药王药上菩萨观经一卷。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第一译)
  右一经前后两译。一存一阙。
  无思议光孩童菩萨经一卷(亦名无思议孩童经。亦名无思议儿经。旧录直云孩童经)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
  右一经前后两译。一存一阙。
  十地断结经八卷(或云十住或四卷)后汉天竺三藏竺法兰于白马寺译(第一译)
  右一经前后两译。一存一阙(又长房等录竺佛念复译十地断结经十卷者误
也。即十住断结经是。地之与住其义大同。僧佑录中但有一本。今依佑录为正)  诸佛要集经二卷。西晋清信士聂道真译(第二译)
  右一经前后两译。一存一阙。
  未曾有因缘经二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出法上录第一译)
  右一经前后两译。一存一阙。
  璎珞经十二卷(一名现前报或十四卷)东晋西域三藏只多蜜译(第一译)
  右一经前后两译。一存一阙。
  超日明三昧经二卷(或直云超日明经。或三卷)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
译)
  右一经前后两译。一存一阙。
  贤劫经七卷(亦名贤劫定意。亦名贤劫三昧。佑录云新贤劫经)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二译)
  右一经前后两译。一存一阙(又长房等录竺法护。经中更有□陀劫三昧经七卷。今详此名录家误也。□陀与贤梵晋异耳。故贤劫经初云□陀劫三昧经。晋曰贤劫定意。佑录之中但有一本。存为二经误之甚也。今合为一也)
  贤劫千佛名经一卷。后汉失译(房云。唯有佛名。与昙无兰所出四谛经千佛名异)
  右一佛名出贤劫经中异译阙本。
  净度三昧经一卷宋沙门释智严译(第一译)
  净度三昧经二卷宋沙门释宝云译(第二译)
  净度三昧经三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第三译)
  净度三昧经一卷。元魏昭玄统释昙曜译(第四译)
  右四经同本异译并阙(大周入藏录中有净度三昧经三卷。寻其文词疏(浅义理差违。事涉人谋难为圣典。故编疑录。别访真经)
  思意经一卷(亦云益意经)后汉临淮沙门严佛调译(第一译)
  益意经三卷东晋三藏康道和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并阙(长房等录并云。萧齐僧法尼译益意经二卷者。多是录家相传误也。其南齐末年大学博士江泌女小而出家名为僧法闭目诵出二十一部。凡三十五卷。于中有益意经二卷。长房以为熏习有由编在正录。诸录以非梵本传译。置在伪中存此一经。恐将乖也。其名或云。僧法尼。或云尼僧法。此之尼字或上或下。故使然也。佑是齐人录中不载。故知余录并误。周入藏中有益意经两卷。寻其文义亦涉人疑下卷初有一纸半许文与前卷末文句全同。其益意菩萨两重受记。名字国土各异不同。诸经之中皆无此类。故编疑品更访真经)
  照明三昧经一卷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
  照明三昧经一卷东晋西域三藏只多蜜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并阙。
  惟明二十偈经一卷(或无经字)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第一译)
  惟明二十偈经一卷(或无经字)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并阙。
  空净天感应三昧经一卷(亦云空净三昧经)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第一
译)
  空净三昧经一卷(亦云空净天感应三昧经)宋沙门释勇公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并阙。
  法灭尽经一卷(亦云空寂菩萨所问。亦云法没尽)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第一译)
  法没尽经一卷(或云空寂菩萨所问。或云法灭尽)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并阙。
  从蜀普曜经下一百三十一部二百五十三卷。除五大部外诸重译经阙本。
  大乘经单译阙本二百八部。三百一十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