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云安公录中失译经(今附西晋录第二译)
  睒子经一卷。
  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第四译)
  右二经同本出六度经第二卷施度中异译。
  太子慕魄经一卷。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第一译)
  太子沐魄经一卷(或作慕魄)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三译拾遗编入)
  右二经同本。出六度经第四卷戒度中异译。
  九色鹿经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出法上录)
  右一经出六度经第六卷精进度中异译。
  上七经十四卷同帙(其九色鹿经周录为单本误也)
  无字宝箧经一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第一译)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一卷。
  大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于西太原寺译(出大周录第三译)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一卷。
  大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重译(拾遗编入第四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大周录云与大方广宝箧经同本异译者误也前后四译一译阙本)
  老女人经一卷(亦名老母经或云老女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拾遗编入第一译)
  老母经一卷。
  僧佑录中失译经(今附宋录第二译)
  老母女六英经一卷(亦云老母经)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第三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
  月光童子经一卷(一名月明童子经或名申日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
  申日儿本经一卷(录作兜本误也或无日)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第二译拾遗编入)
  德护长者经二卷(一名尸利崛多长者经)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第四译四译一阙)
  右三经同本异译(上之三经虽是同本而广略全异互有增减又支谦译中有申日经一卷云与月光童子经同本异译今检寻文句二经不殊父名申日子号月光约父子名以分二轴两本既同故不双出其申日经或在小乘藏中云出阿含其增壹阿含中虽有尸利崛多长者缘起无月光童子事编在彼中亦将误也)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一卷(一名菩提无行经亦直名菩提经)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一译)
  伽耶山顶经一卷(亦云伽耶顶经)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第二译)
  象头精舍经一卷。
  隋天竺沙门毗尼多流支译(第三译)
  大乘伽耶山顶经一卷。
  大唐天后代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出大周录第四译)
  右四经同本异译(其沙门靖迈翻经图中别载菩提经一卷大周录中又有菩提无行经一卷此之二经并是什公所译文殊问菩提经之异名无繁重载)
  长者子制经一卷(一名制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第一译)
  菩萨逝经一卷(或云誓童子经或直云逝经)
  西晋沙门白法祖译(第三译)
  逝童子经一卷。
  西晋沙门支法度译(第四译五译二阙)
  右三经同本异译(又大周录中别载制经一卷即安高译者异名不合重载)
  犊子经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出法上录第一译)
  乳光佛经一卷(亦云乳光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广略稍异前后四译两译阙本)
  无垢贤女经一卷(或名胎藏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出聂道真录第二译)
  右一经云与胎藏经同本俱云竺法护译今勘二本文句全同但名有异今存一本)  腹中女听经一卷(一名不庄校女经)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第三译)
  转女身经一卷。
  宗罽宾三藏昙摩蜜多译(第四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前二经稍略总五译二阙)
  上二十一经二十二卷同帙。
  无上依经二卷。
  梁天竺三藏真谛译(全本第二译出经后记)
  (右此无上依经谨按长房等录并云陈永定二年丁丑真谛三藏于南康郡净土寺出其经后记乃至梁绍泰三年太岁丁丑九月八日三藏真谛于平固县南康内史刘文陀请令译出今寻诸家年历差互不同长房年历但至承圣五年丙子梁国即绝甄鸾及王道圭年纪至绍泰二年丙子改为太平元年太平二年丁丑改为永定元年陈霸先立号为陈国又有年纪不知何人所撰彼云承圣三年甲戌改为大定元年逮于后梁凡经八载方改年号然四家年历并无绍泰三年四本既并不同未详孰为正说或可梁绍泰三年丁丑即是陈初永定元年也历中但纪后号不载前名今者且依经记为梁代译也)
  未曾有经一卷。
  后汉失译(旧录在小乘单本中误也第一译)
  甚希有经一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三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是前无上依经初品出第一卷)
  决定总经一卷(或云决定总持经亦云决总持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
  谤佛经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