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请开讲书

  梁昭明太子统

  览近示。知欲见令道义。夫释教凝深至理渊粹。一相之道杳然难测。不二之门寂焉无响。自非深达玄宗精解妙义。若斯之处岂易轻辨。至于宣扬正教。在乎利物耳。弟子之于内义。诚自好之乐之。然钩深致远。多所未悉。为利之理。盖何足论。诸僧并入法门。游道日广。至于法师。弥不俟说。云欲见餐禀。良所未喻。想得此意。不复多云。统和南。

  释法云启

  殿下以生知上识。精义入神。自然胜辩。妙谈出俗。每一往复阖筵心醉。真令诸天赞善。实使释梵雨华。贫道虽幼知向方。而长无成业。簉之滥吹圣明。而识惭无退者。岂不愿餐幽致。敢祈仰者。诚在希闻妙说。今猥蒙答旨。未许群情。退思轻脱用深悚惧。渴仰有实饥虚非假。循思检愿重以祈闻。唯希甘露当开。用得永祛鄙吝。伏愿四弘本誓。曲允三请。殷勤谨启。

  重览来示。知犹欲令述义。不辨为利具如前言。甘露之开弥惭来说。若止是略标义宗。无为不尔。但愧以鱼目拟法师之夜光耳。统和南。

  谢敕赍水犀如意启

  臣统启。应敕左右佰佛掌。奉宣敕旨。垂赍水犀如意一柄。式是道义所须。白玉照采方斯非贵。珊瑚挺质匹此未珍。雕剞既成先被庸薄。如蒙汉帝之簪。似获赵尧之印。谨仰承威神陈诸讲席。方使欢喜罗汉怀弃钵之嗟。王式硕儒折骊驹之辩。熊饰宝刀。子桓恧其大赍。牦牛轻拂。张敞惭其旧仪。殊恩特降伏深荷跃。不任下情。谨启事以闻。谨启。

  令旨解二谛义(并答问)

  二谛理实深玄。自非虚怀。无以通其弘远。明道之方。其由非一。举要论之不出境智。或时以境明义。或时以智显行。至于二谛即是就境明义。若迷其方三有不绝。若达其致万累斯遣。所言二谛者。一是真谛。二名俗谛。真谛亦名第一义谛。俗谛亦名世谛。真谛俗谛以定体立名。第一义谛世谛以褒贬立目。若以次第言说。应云一真谛。二俗谛。一与二合。数则为三。非直数过于二。亦名有前后。于义非便。真既不因俗而有。俗亦不由真而生。正可得言一真一俗。真者是实义。即是平等更无异法。能为杂间。俗者即是集义。此法得生。浮伪起作。第一义者。就无生境中别立美名。言此法最胜最妙无能及者。世者以隔别为义。生灭流动无有住相。涅槃经言。出世人所知名第一义谛。世人所知名为世谛。此即文证褒贬之理。二谛立名差别不同。真俗世等以一义说。第一义谛以二义说。正言此理德既第一义亦第一。世既浮伪更无有义。所以但立世名。谛者以审实为义。真谛审实是真。俗谛审实是俗。真谛离有离无。俗谛即有即无。即有即无斯是假名。离有离无此为中道。真是中道。以不生为体。俗既假名。以生法为体。

  南□寺慧超咨曰。浮伪起作名之为俗。离于有无名之为真。未审浮伪为当与真一体为当有异。令旨答曰。世人所知生法为体。出世人所知不生为体。依人作论。应如是说。若论真即有是空。俗指空为有。依此义明不得别异。又咨。真俗既云一体。未审真谛亦有起动。为当起动自动不关真谛。令旨又答。真理寂然无起动相。凡夫惑识自横见起动。又咨。未审有起动而凡夫横见。无起动而凡夫横见。令旨又答。若有起动则不名横见。以无动而见动所以是横见。又咨。若法无起动则唯应一谛。令旨又答。此理常寂此自一谛。横见起动复是一谛。准应有两不得言一。又咨。为有横见为无横见。令旨又答。依人为语有此横见。又咨。若依人语故有横见。依法为谈不应见动。令旨又答。法乃无动。不妨横者自见其动。

  丹阳尹晋安王萧纲咨曰。解旨依人为辨有生不生。未审浮虚之与不生。只是一体为当有异。令旨答曰。凡情所见见其起动。圣人所见见其不生。依仁为论乃是异体。若语相即则不成异。具如向释不复多论。又咨。若真不异俗。俗不异真。岂得俗人所见生法为体。圣人所见不生为体。令旨答。即俗知真。即真见俗。就此为谈自成无异。约人辨见自有生不生殊。又咨。未审俗谛之体既云浮幻。何得于真实之中见此浮幻。令旨答。真实之体自无浮幻。惑者横构。谓之为有。无伤真实体自虚玄。又咨。圣人所见见不流动。凡夫所见自见流动。既流不流异。愚谓不得为一。令旨答。不谓流不流各是一体。正言凡夫于不流之中横见此流。以是为论可得成一。又咨。真寂之体本自不流。凡夫见流不离真体。然则但有一真不成二谛。令旨答。体恒相即理不得异。但凡见浮虚圣睹真寂。约彼凡圣可得立二谛名。

  招提寺慧琰咨曰。凡夫见俗以生法为体。圣人见真以不生为体。未审生与不生。但见其异复依何义而得辨一。令旨答曰。凡夫人于无构有。圣人即有辨无。有无相即此谈一体。又咨。未审此得谈一。一何所名。令旨答。正以有不异无无不异有。故名为一更无异名。又咨。若无不异有。有不异无。但见其一。云何为二。令旨答。凡夫见有圣人见无。两见既分以兹成二。又咨。圣人见无无可称谛。凡夫见有何得称谛。令旨答。圣人见无在圣为谛。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