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叶未去。故如来三止。贞实愿闻。故身子四请。师弟鉴机。非徒靳固也。问。佛大慈悲。何不神力使其住而不闻。如华严中之二乘聋瘂。何不强毒以大。如喜根之于胜意。答。各有所以。华严末席。正已开渐。未破小执。故在座而隔。今正欲灭化破庵。宜须拣遣。若去在俱谤。宜如喜根强说。今去则有益。那忽令住。住则有损。那忽不遣。喜根令远得益。慈故强说。与某乐种。如来护令不谤。悲故发遣。拔其当苦。问。五千在座。卽不蒙益。去则何益。答。此非当机。是结缘人耳。昔大通佛时亦有无量众生心生疑惑。世世与师俱生。今皆得度。乃至如来灭后。犹故未尽。此五千人。当知亦尔。又说大经时。有八万五千亿人。于是经中不生信心。是人于未来。亦当得信。例此则益在不久也。初许竟。
  
   (辛)二受旨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前已三请。并此为第四请。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一之三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一之四
  古吴后学蕅益智旭述
  
  初正法说长文中。初许。二受旨竟。
  
   (辛)三正说为二。初四佛章。广上诸佛权实。二释迦章。广上释迦权实。上句逗少。是文略。总云诸佛。是人略。但开三显一。是义略。此中章句多。是文广。明五佛。是人广。明六番。是义广。六番者。一叹法希有。二说无虚妄。三开方便。四示真实。五举五浊释权。六拣伪敦信。叹法。令生尊重。说无虚妄。止其诽谤。开方便。使莫执小。示真实。使其悟大。举五浊。示必施三。拣伪。要必真实。于五佛章中。一一应备六义。而前后互出。不具足者。盖如来巧说。使略而无缺。诣而不烦文耳。又六义前后。亦复无在。(生起宛然。大体随时。以此六义。共成开显大旨。如三世佛。但各二章。岂非极略。而开显无缺。令权诣实。略却四章。令文不繁。诣者。至也。前后无在者。六章之要。莫若开显。前后互无。在余四章。但义存六。共成一意。不必次第也。)
  
   (辛)初四佛章为二。初总明诸佛。二列三世佛。
  
   (癸)初中但四。初叹法希有。二说无虚妄。三开方便。四示真实。缺二义者。指后文也。
  
   (子)今初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
  
  此中法譬双叹。诸佛若出五浊。必先开三。如今世尊四十余年。始显真实。久久希疎。故言时乃说之。久不说者。为人不堪故。时未至故。五千未遣故。今人已堪。时已至。五千已去。决定说大乘故言时乃说之。优昙华。此云云灵瑞。三千年一现。又现则金轮王出表三乘调熟已后。方说妙法。授法王记。又隔跨酪及二酥三味。乃说醍醐也。观心释者。卽中妙观。通一切法至实相。名为灵。灵卽灵通。有此观故必获佛记。名为瑞。由有此观。方得佛果名为华。
  
   (子)二说无虚妄
  
  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
  
  此理至深。与昔权理异。此言至妙。与昔权言反。此行至普。与昔权行乖。此人至胜。胜于昔劣。还指客作四种之粗。而今皆妙。恐物疑谤。故先劝信。令信无虚妄人。说无虚妄法也。
  
   (子)三开方便三。初开。二释。三结。
  
   (丑)今初
  
  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
  
  随三种机宜。巧说方便。而佛意在实。人莫能解也。
  
   (丑)二释
  
  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
  
  举今佛之权能。释诸佛之方便。巧慧同故。借此释彼。当知诸佛开权。亦如我也。
  
   (丑)三结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
  
  此结成开权之意趣难解也。盖禀教者。罔不谓三。唯有诸佛。乃知一耳。此文两向。若作示真实者。卽属后文初标胜人法也。无分别法。唯佛能知。佛以无分别智。解知无分别法。故是显实。
  
   (子)四示真实五。初标胜人法。二标出世意。三重示。四正释。五总结。初文如前。
  
   (丑)二标出世意
  
  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释此为两。初总。次分字。初总者。承上文言。何故是法非思量分别所解。唯有诸佛乃能知耶。良以诸佛觉如实之相。乘此实道出应于世。秖令众生得此实相。更无他事。实相无相。微妙第一。故非思量分别所能解也。次分字释者。一则一实相也。非三非五非七非九。故言一也。(三卽三乘。五加人天。七加通二乘。九加通别菩萨)其性广博。博三五七九等。故名为大。诸佛出世之仪式。故名为事。众生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