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弥勒植善旣多。何容不仿髴知。应须隐明示闇。权言不知耳。问。一切菩萨。皆法王子。何以独推文殊。答。有二义故。一于法王子中。德推文殊。二诸经中。文殊并为菩萨上首。
  
   (戊)二大众疑念
  
  尔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咸作此念。是佛光明神通之相。今当问谁。
  
  大众有两念。一正念六瑞。二念问谁。若将下偈望此。亦得有三念。偈云。四众欣仰。瞻仁及我。无第三念。何事瞻仁。而此中无者。欲推补处居先也。问。文殊弥勒。德位相亚。何故一问一答。答。夫机有在无。位虽齐等。宾主异宜。圣人承机。非问者不能答也。(因缘)又法门有权实。权补处须问。实者须答。(约教)又迹有久近。近问。久答。(本迹)又名有便易。弥勒名慈。慈为众生。应须问。文殊名妙德。德应须答。(观解)三疑念序竟。
  
   (丁)四发问序二。初长文。二偈颂。
  
   (戊)初中二。初经家述。二正发问。
  
   (己)今初
  
  尔时弥勒菩萨。欲自决疑。又观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众会之心。
  
  双述自疑他疑。如文。
  
   (已)二正发问
  
  而问文殊师利言。以何因缘。而有此瑞神通之相。放大光明。照于东方万八千土。悉见彼佛国界庄严。
  
  双问此土他土。如文。
  
   (戊)二偈颂二。初颂上问。二颂请答。何意有偈颂耶。龙树毗婆沙云。一随国土。天竺有散华贯华之说。如此间序后铭也。二随乐欲不同。有乐散说。或乐章句。(二是世界)三随生解不同。或于散说得解。或于章句得解。(为人)四随利钝。利者一闻卽悟。钝者再说方悟。(第一义)又表佛殷勤重说。(五亦为人)又为众集前后。故有偈也。(对治。能除后来疑故。论文十义。今但列六。前五如所引。六使后人于经生信。亦是为人。七易夺言辞。转势说法。亦是对治。八示义无尽。九明至人有无方之说。此二同第一义。十卽今所引第六文)。
  
   (已)初颂上问二。初问此土六瑞。二问他土六瑞。
  
   (庚)今初
  
  于是弥勒菩萨。欲重宣此义。以偈问曰。文殊师利。导师何故。眉间白毫。大光普照。雨曼陀罗。曼殊沙华。旃檀香风。悦可众心。以是因缘。地皆严净。而此世界。六种震动。时四部众。咸皆欢喜。身意快然。得未曾有。
  
  长文总问此土六瑞。偈中长有香风地净。而无说法入定。观文谓言盈缩。寻义不然。说法是慧性。入定是天心。由慧性天心。能放光动地。举末卽知本。故缩非缩。又秖导师两字。卽是问说法入定。良以说法入定。能导于人也。天华至妙。岂有色而无香。故有华则有香风。华旣集地。地则严净。表因若趣果。果则严净。如金光明云。聚集功德。庄严法身。故以香风地净显成四华。盈非盈也。
  
   (庚)二问他土六瑞为六。初问六趣众生。二问见彼佛及闻说法。三问他土四众。四结前开后。五问他土修菩萨行。六问他土供养舍利。卽是问佛涅槃。
  
   (辛)今初
  
  眉间光明。照于东方。万八千土。皆如金色。从阿鼻狱。上至有顶。诸世界中。六道众生。生死所趣。善恶业缘。受报好丑。于此悉见。
  
  六道众生。是能趣之假名。生死。是所趣之五阴。善恶业缘。是趣因。好丑。是趣果也。有顶。谓三有之顶。指非想非非想天。长文云阿迦尼吒。但指色究竟天。今云尔者。若承光远见。则无色界。旣无形色。故不可见。若生死业缘。受报差别。皆悉见之。则理应徧照无色界也。
  
   (辛)二问见彼佛及闻说法
  
  又覩诸佛。圣主师子。演说经典。微妙第一。其声清净。出柔软音。教诸菩萨。无数亿万。梵音深妙。令人乐闻。各于世界。讲说正法。种种因缘。以无量喻。照明佛法。开悟众生。
  
  别地圆住。名之为圣。佛复最尊。故名圣主。说大乘法。决定无畏。故名师子。顿教纯大。故云第一。诠中道理。故声清净。顺实相法。故音柔软。无二乘众。故云教诸菩萨。所诠次第三谛为深。圆融三谛为妙。称理当机。故云令人乐闻。徧在七处九会。故云各于世界。两教八门。故云种种。不涉三乘。故名佛法。闻者卽入佛慧。故名开悟。正与此土华严教同。
  
   (辛)三问他土四众
  
  若人遭苦。厌老病死。为说涅槃。尽诸苦际。若人有福。曾供养佛。志求胜法。为说缘觉。若有佛子。修种种行。求无上慧。为说净道。
  
  若人遭苦者。开声闻乘也。遭苦而更造恶业。则苦不得尽。底下众生是也。遭苦而造善业。厌下攀上。则苦亦不尽。为生人天而持戒修定者是也。遭苦而于外道法中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