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界机。方便土中。有九种众生。谓藏教二乘无学。通教三乘断通惑人。别三十心。圆教十信也。有二种机。一是佛界机。二是菩萨界机也。同居土中。具足九界众生及十界机。对机设应。具须十界佛身。又有四教相别。辟支又有缘独不同。声闻又有析法。体法。四向。四果。及示随五味展转调伏不同。旣现梵王。理应亦现光音徧净二王。旣现帝释。理应亦现夜摩。兜率。化乐三王。自在即欲界主。大自在即四禅主。旣云毗沙门。亦必现余三天。故佛顶直云四天王也。旣云小王。亦必应现四种轮王。旣云人非人等。言人。则老少贵贱。何所不收。言非人。则地狱鬼畜。何所不收。故下文云。以种种形游诸国土。但可意知。岂可言尽。为说法者。随其所堪。或权。或实。或顿。或渐。或显。或密。令得权实四益。究竟终归一实益耳。
  
   (壬)二总答
  
  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
  
  前别答三十五身。文广而意狭。此总答如是功德。文狭而义广。以种种形。则不止三十五身。游诸国土。则不局娑婆世界明矣。
  
   (壬)三劝供养二。初劝。二受旨。
  
   (癸)今初。
  
  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旣名观世音。亦名施无畏者。从德受名。德旣无尽。名亦无尽也。
  
   (癸)二受旨六。初奉命。二不受。三重奉。四佛劝。五受已转奉。六叹结。
  
   (子)今初。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直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
  
  众宝珠璎珞者。众宝间珠。共为严饰也。无尽意位高。璎珞何止直百千两。如云百姓万民。不止一百一万也。又颈。表中道一实之理。以众多无尽法门。庄严实相。如璎珞在颈。解者。表菩萨为常舍行。故一切愿行功德。乃至佛智菩提涅槃。亦不住不著。无依无倚。故言解也。大集云。戒定慧陀罗尼以为璎珞庄严法身。百千是十万。表十地各有万德也。法施者。财即是法。财是因缘生法。即空。即假。即中。三谛一心。一切具足。。于法平等。于财亦等。如此施者。即是法施也。
  
   (子)二不受。
  
  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
  
  约事。则无尽意奉命供养。我未奉命。故不肯受。礼应逊让也。约表法。则不受三昧广大之用。故无所受。
  
   (子)三重奉。
  
  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
  
  或请上愍下。或地位相齐。亦可相愍。或我为四众故施。仁愍四众而受。以无所受而受诸受也。
  
   (子)四佛劝。
  
  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
  
  正以菩萨为物故施。亦应为物故受也。
  
   (子)五受已转奉。
  
  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
  
  秖一法施璎珞。分作二分。表一实相。举体作事理二因也。奉二佛者。表以二因趣二果也。理圆即法佛。事圆即报佛。还以二佛表二果也。
  
   (子)六叹结。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初长文竟。
  
   (己)二偈颂。什公不译。故旧本皆无。文句义疏亦皆不释。续高僧传云。偈是阇那掘多所译。今流通本。旣并增入。故科注中。依慈云师所分之科而消释之。大科为三。初双颂两问。二双颂两答。三双颂两劝。
  
   (庚)今初。
  
  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
  
  初句叹佛德。次句双含二问。后二句别颂初问也。
  
   (庚)二双颂两答二。初加颂总叹行愿。二别颂两答。
  
   (辛)今初。
  
  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宏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
  
  初二句。经家叙辞。次六句。佛正答也。汝听者。诫令生三慧也。观音行者。一心三智。观十界音。令无量苦。一时解脱。即已成利他行也。善应诸方所者。不动真心。垂形三土。三十二应。处处现往。即普门神通力也。此二句。总叹所尅真应二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