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供。故供养普。依此成就众生。法界群机皆得四益。故成就普。一切众生心性无减。是理即普门。闻而生解。是名字即普门。圆伏五住。是观行即普门。清净六根。是相似即普门。开示悟入。是分证即普门。法界洞彻。穷源尽性。是究竟即普门也。释品名竟。此品因昙摩罗谶法师。教河西王沮渠蒙逊诵之除病。所以流通别行。良由观音大士。与此方尤有缘故。智者大师。亦别说玄义及义疏各有二卷。玄义亦作五重。谓人法等为名。已如前说。灵智合法身为体。感应为宗。慈悲利物为用。流通醍醐味为教相也。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七之一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七之二
  
  古吴后学蕅益智旭述
  
  普门品入文为二。初问答。二闻品功德。
  
   (戊)初中二。初长文。二偈颂。
  
   (己)长文有两番问答。
  
   (庚)初番为二。初问。二答。
  
   (辛)今初。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尔时者。说东方菩萨竟。次应说西方菩萨时也。(世界)说东方生善竟。次应说西方生善时。(为人)说东方断疑竟。次应说西方断疑时。(对治)说东方得道竟。次应说西方得道时。(第一义)无尽者。境也。大品明空则无尽。(真)大集明八十无尽门。华严明十种不可尽。(俗)净名云。夫无尽者。非尽非无尽。故名无尽。(中)意者。智也。即一心三智也。智契于境。境随智空。名无尽意。(空)又意者。世出世之本也。智随于境。境多智多。名无尽意。(假)又意即法界。一切皆是法界。故言能观心性。名为上定。(中)而作是言者。具二庄严。故能问也。以何因缘者。若就众生。则以善恶两机为因。圣人灵智慈悲为缘。若就菩萨。则以观智慈悲为因。众生机感为缘也。
  
   (辛)二答三。初总答。二别答。三劝持名答。即大佛顶经所明十四无畏也。
  
   (壬)今初。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无量百千万亿众生。标十法界种种机也。受诸苦恼。明别业所感果报各不同也。自有一人受一苦。一人受多苦。多人受一苦。多人受多苦。今显人多苦多。并为菩萨与拔之境也。遭苦由于二世之恶。闻名即是二世之善。一心称名。有事有理。如此善恶合为机感也。即时观其音声者。应之速也。皆得解脱者。应之普也。闻有四义。谓闻闻。闻不闻。不闻闻。不闻不闻。随达一种。即是四教闻慧。一心称名。即四教思修二慧。事一心者。谓念念相续。不起杂想。理一心者。谓了知此心非自。他。共。亦非无因。能称所称。体是法界也。事一心。解脱事难。理一心。解脱理难。随感必应。如啐啄同时。若夫称唱累年。不蒙寸效者。秖由未臻事一心故。然亦能作未来得度因缘。故虽散心一称名号。功无虚弃。但效有迟速耳。
  
   (壬)二别答三。初约口业机明应。二约意业机明应。三约身业机明应。
  
   (癸)初中二。初明七难。二结叹。
  
   (子)初又七。初火难(至)七怨贼难。
  
   (丑)今初。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
  
  持名是善。入火是恶。善恶合为机感。威神力故。火不能烧。即是应也。果报火。下从地狱。上至初禅。皆论机应。恶业火。下从地狱。上至非想。皆论机应。烦恼火。下从地狱。上至等觉。皆论机应也。
  
   (丑)二水难。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水漂是恶。称名是善。以此为机。得浅是应也。果报水。下从地狱。上至二禅。恶业水。通三界。烦恼水。通九界。并论机感。
  
   (丑)三罗刹难。
  
  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码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
  
  此罗刹难。亦是风难。果报罗刹。在欲界。恶业罗刹。徧三界。烦恼罗刹。通九界。又果报风。至三禅。恶业风。徧三界。烦恼风。通九界。各论机应。并可例解。
  
   (丑)四刀杖难。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
  
  果报刀杖。局在地居。恶业刀杖。遍三界。烦恼刀杖。通九界也。
  
   (丑)五鬼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