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来听法。以是菩萨善说法故。婆罗门居士。国内人民。尽其形寿。随侍供养。又诸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常乐见之。是人所在方面。诸佛皆向其处说法。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又能出于深妙法音。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是人舌根净。终不受恶味。其有所食啖。悉皆成甘露。以深净妙声。于大众说法。以诸因缘喻。引导众生心。闻者皆欢喜。设诸上供养。诸天龙夜叉。及阿修罗等。皆以恭敬心。而共来听法。是说法之人。若欲以妙音。徧满三千界。随意即能至。大小转轮王。及千子眷属。合掌恭敬心。常来听受法。诸天龙夜叉。罗刹毗舍阇。亦以欢喜心。常乐来供养。梵天王魔王。自在大自在。如是诸天众。常来至其所。诸佛及弟子。闻其说法音。常念而守护。或时为现身。
  
  父母所生。即肉舌。能作十法界语。即五舌义明矣。又能作十界语。即天舌。不坏。即慧舌。不谬。即法舌。一时互用。即佛舌也。问。苦涩恶味。至舌皆变成上味。众色到眼。何不变成妙色。旧答不例。味有损益。损者变。不损者不变。诸色不坏眼故不例。今解不尔。一切色。同佛色。一切声。同佛声。乃至一切法。同佛法。等皆清净。例亦何妨。徧知一切色声香味触法无乱无谬。分别亦何妨。虽无著而能分别。岂同二乘之观空。虽分别而不坏诸根。岂同凡夫之滞有。自在之根。那作顽碍之解。
  
   (己)五身根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八百身功德。得清净身。如净琉璃。众生喜见。其身净故。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生时。死时。上下好丑。生善处恶处。悉于中现。及铁围山。大铁围山。弥楼山。摩诃弥楼山等诸山。及其中众生。悉于中现。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所有及众生。悉于中现。若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说法。皆于身中现其色像。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持法华者。其身甚清净。如彼净琉璃。众生皆喜见。又如净明镜。悉见诸色像。菩萨于净身。皆见世所有。唯独自明了。余人所不见。三千世界中。一切诸群萌。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如是诸色像。皆于身中现。诸天等宫殿。乃至于有顶。铁围及弥楼。摩诃弥楼山。诸大海水等。皆于身中现。诸佛及声闻。佛子菩萨等。若独若在众。说法悉皆现。虽未得无漏。法性之妙身。以清净(平)常(父母所生之)体。一切于中现。
  
  世间所有皆于身中现。肉身用也。上至有顶于身中现。天身用也。二乘于身中现。慧身用也。菩萨于身中现。法身用也。佛于身中现。佛身用也。一时圆现。一时互用。(佛身)一时无谬。(法身)一时无著。(慧身)
  
   (己)六意根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意功德。以是清净意根。乃至闻一偈一句通达无量无边之义。解是义已。能演说一句一偈。至于一月四月乃至一岁。诸所说法。随其义趣。皆与实相不相违背。若说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三千大千世界六趣众生心之所行。心所动作。心所戏论。皆悉知之。虽未得无漏智慧。而其意根清净如此。是人有所思惟筹量。皆是佛法。无不真实。亦是先佛经中所说。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是人意清净。明利无浊秽。以此妙意根。知上中下法。乃至闻一偈。通达无量义。次第如法说。月四月至岁。是世界内外。一切诸众生。若天龙及人。夜叉鬼神等。其在六趣中。所念若干种。持法华之报。一时皆悉知。十方无数佛。百福庄严相。为众生说法。悉闻能受持。思惟无量义。说法亦无量。终始不忘错。以持法华故。悉知诸法相。随义识次第。达名字语言。如所知演说。此人有所说。皆是先佛法。以演此法故。于众无所畏。持法华经者。意根净若斯。虽未得无漏。先有如是相。是人持此经。安住希有地。为一切众生。欢喜而爱敬。能以千万种。善巧之语言。分别而说法。持法华经故。
  
  世间资生产业皆顺正法。即人意净。天心所行天所动作悉知。即天意净。四月表四谛。一岁是十二月。表十二因缘。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即慧意净。一月表一大乘。即法意净。有所思量皆是先佛经中所说。即佛意净。一时圆明。一时圆互。一时无染。一时无谬。二明初品果功德以劝流通竟。
  
    释法师功德品竟。次释常不轻菩萨品。
  
  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内怀不轻之解。外敬不轻之境。(世界)身立不轻之行。(为人)口宣不轻之教。(对治)人作不轻之目。(第一义)不轻之解者。法华论云。此菩萨知众生有佛性。不敢轻之。佛性有五。正因佛性。通嗱本当。(通于迷悟因果)缘了佛性。种子本有。非适今也。(还约性德以明二因。以对新熏。戒修得故。)果性。(菩提)果果性。(涅槃)定当得之。决不虚也。(了因至果。转名菩提。缘因至果。转名涅槃。又性三因至果之时。了名三种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