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依文。如获清水。无复土相。故华严云。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成就慧身。不由他悟也。
  
   (壬)三法合
  
  菩萨亦复如是。若未闻未解未能修习是法华经。当知是人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远。若得闻解思惟修习。必知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于法华中获闻思修。即是圆家三慧。方能近果。非干湿等教中三慧也。
  
   (壬)四释近
  
  所以者何。一切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属此经。此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萨而为开示。
  
  一切菩萨。指诸权因。阿耨菩提。指诸权果。权因权果。皆摄属于此经。如干湿等土。悉依于水也。开方便门示真实相者。昔所不说。今皆说之。昔说二观为方便门。今皆开之。即是真实。宁复是门。昔说小乘方便及小乘果。小乘果尚非实相。况小方便而当是门。今皆开之。即是实相。汝等所行。是菩萨道。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乃至治世语言。资生业等。昔何尝说是方便。今皆开之。即是实相不相违背。咸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一色一香。无非佛法。若门若非门。悉皆开之。示真实相。显佛性水。若不开者。则深固幽远。无人能到。而今开之。即得见水。无干土也。
  
   (壬)五拣非
  
  药王。若有菩萨。闻是法华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新发意菩萨。若声闻人。闻是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增上慢者。
  
  新发意菩萨。增上慢声闻。旣于此经惊疑怖畏。悉是干土。尚非湿土。况能见水耶。初叹经法竟。
  
   (庚)二示方轨二。初正明方法。二明五利益。
  
   (辛)初中三。初标章。二解释。三劝修。
  
   (壬)今初
  
  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欲为四众说是法华经者。云何应说。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尔乃应为四众广说斯经。
  
   (壬)二解释
  
  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
  
  大慈悲室者。若就同体。即法身也。若被众生。即解脱也。能令众生会于同体。即般若也。柔忍衣者。若就所覆。即法身也。若就能覆严身。即般若也。若就和光利物。即解脱也。法空座者。若就能坐。即般若也。若就所坐。即法身也。身座冥称。即解脱也。又大慈安乐。即资成轨。柔和伏嗔断惑。即观照轨。坐座即真性轨。安乐行中。还广此三法也。上云以佛庄严。又云以衣覆之。即此衣也。上云如来肩所荷担。又云手摩其头。即此座也。上云与如来共宿。即此室也。
  
   (壬)三劝修
  
  安住是中。然后以不懈怠心。为诸菩萨及四众。广说是法华经。
  
  旣劝安住三法。仍劝不懈怠心然后广说。故知此勖观行初心人耳。至相似位。任运妙音徧满三千。不待劝也。初正明方法竟。
  
   (辛)二明五利益
  
  药王。我于余国。遣化人为其集听法众。(一遣化人)亦遣化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听其说法。是诸化人。闻法信受。随顺不逆。(二遣化四众)若说法者在空闲处。我时广遣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等听其说法。(三遣八部)我虽在异国时。时令说法者得见我身。(四见佛身)若于此经忘失句读。我还为说。令得具足。(五与总持)
  
  若初心未湻。止可遣化人。未可遣化四众八部。若见天龙。倚此自高。妨损其道。故不可令见也。若心无倚著。则堪见佛。兼得总持。证大利益。况复天龙等耶。二叹经法及示方轨中。初长文竟。
  
   (己)二偈颂三。初总劝。二颂长文。三结劝。
  
   (庚)今初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欲舍诸懈怠。应当听此经。此经难得闻。信受者亦难。
  
   (庚)二颂长文二。初但颂约果叹。二颂方轨。
  
   (辛)初中二。初颂立譬。二颂法合。略不颂近果释近及拣非也。
  
   (壬)今初
  
  如人渴须水。穿凿于高原。犹见干燥土。知去水尚远。渐见湿土泥。决定知近水。
  
   (壬)二颂法合
  
  药王汝当知。如是诸人等。不闻法华经。去佛智甚远。若闻是深经。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闻已谛思惟。当知此人等。近于佛智慧。
  
  初但颂约果叹竟。
  
   (辛)二颂方轨二。初颂正明方法。二颂明五利益。
  
   (壬)今初
  
  若人说此经。应入如来室。著于如来衣。而坐如来座。处众无所畏。广为分别说。大慈悲为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