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切知解。不是一向不许。解得三乘教。善得璎珞庄严具。得三十二相窟宅。觅佛即不得。教云耽著小乘三藏学者。犹不许亲近。何况自为。是破戒比丘.名字罗汉。涅槃经中被配入十六恶律仪中。同于畋猎渔捕。为利养故杀害。大乘方等。犹如甘露。亦如毒药。销得去。如甘露。销不去。如毒药。
  读经看教。若不解他生死语。决定透他义句不过。莫读最第一。亦云须看教。亦须参善知识。第一须自有眼。须辨他生死语始得。若辨白不得。决定透不过。秖是重增比丘绳索。所以教学玄旨人。不遣读文字。如云说体不说相。说义不说文。如是说者。名真说。若说文字。皆是诽谤。是名邪说。菩萨若说。当如法说。亦名真说。当令众生持心不持事。持行不持法。说人不说字。说义不说文。说道欲界无禅。亦是带一只眼人语。既云欲界无禅。凭何得至色界。先因地上习二种定。然后得至初禅.有想定.无想定。有想定。生色界四禅等天。无想定。生无色界四空等天。欲界灼然无禅。禅是色界。
  问。如今说此土有禅。如何 师云。不动不禅是如来禅。离生禅想。
  问。如何是有情无佛性。无情有佛性 师云。从人至佛。是圣情执。从人至地狱。是凡情执。秖如今但于凡圣二境有染爱心。是名有情无佛性。秖如今但于凡圣二境。及一切有无诸法。都无取舍心。亦无今取舍知解。是名无情有佛性。秖是无其情系。故名无情。不同木石太虚。黄花翠竹之无情。将为有佛性。若言有者。何故经中不见受记而得成佛者。秖如今鉴觉。但不破有情改变。喻如翠竹。无不应机。无不知时。喻如黄花。
  又云。若踏佛阶梯。无情有佛性。若未踏佛阶梯。有情无佛性。
  问。大通智胜佛。十劫座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如何 师云。劫者。滞也。亦二住也。住一善。滞于十善。西国云佛。此土云觉。自己鉴觉。滞着于善。善根人无佛性。故云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触恶住恶。名众生觉。触善住善。名声闻觉。不住善恶二边。不依住将为是者。名二乘觉。亦名辟支佛觉。归不依住善恶二边。亦不作不依住知解。名菩萨觉。既不依住。亦不作无依住知解。始得名为佛觉。如云。佛不住佛。名真福田。若于千万人中。忽有一人得者。名无价宝。能于一切处为导师。无佛处云是佛。无法处云是法。无僧处云是僧。名转大法轮。
  问。从上祖宗。皆有密语递相传授。如何 师云。无有密语。如来无有秘密藏。秖如今鉴觉。语言分明。觅形相了不可得。是密语。从须陀洹向上直至十地。但有语句。尽属法之尘垢。但有语句。尽属烦恼边收。但有语句。尽属不了义教。但有语句。尽不许也。了义教俱非也。更讨什么密语。
  问。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如何 师云。空喻于沤。海喻于性。自己灵觉之性。过于虚空。故云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问。伐林莫伐树。如何 师云。林者喻于心。树者喻于身。因说林故生怖。故云伐林莫伐树。
  问。语也垛生招箭。言归垛生。不得无患。今累既同。缁素何辨 师云。但却发箭。途中相拄。如其相差。必有所伤。谷中寻响。累劫无形。响在口边。得失在于来问。却问所归。还被于箭。亦如知幻不是幻。三祖云。不识玄旨。徒劳念静。亦云认物为见。如持瓦砾。用将何为。若言不见。木石何殊。是故见与不见。二俱有失。举一例诸 问。无烦恼。今有三十二相。如何 师云。是佛边事。本有烦恼。今有三十二相。秖如今凡情是。
  问。不见如来顶相。如何 师云。为作有边见.无边见。所以不见如来顶相。秖如今都无一切有无等见。亦无无见。是名顶相现。
  问。如今沙门尽言我依佛教。学一经一论。一禅一律。一知一解。合受檀越四事供养。为销得否 师云。但约如今照用。一声一色。一香一味。于一切有无诸法。一一境上都无纤尘取染。亦不依住无取染。亦无不依住知解。者个人日食万两黄金亦能销得。秖如今照一切有无等法。于六根门头刮削并当贪爱。有纤毫治不去。乃至乞施主一粒米.一缕线。个个披毛戴角。牵犁负重。一一须偿他始得。
  为不依佛。佛是无着人.无求人.无依人。如今波波贪觅佛。尽皆背也。故云。久亲近于佛。不识于佛性。唯观救世者。轮回六趣中。久乃见佛者。为说佛难值。文殊是七佛祖师。亦云。是娑婆世界第一主首菩萨。无端作见佛想。闻法想。被佛威神力故。犹降二铁围山。他不是不解。特与诸学人作标则。令诸后学人莫作与么见闻。
  但无一切有无等法。有无等见。一一个个透过三句外。是名如意宝。是名宝华承足。若作佛见法见。但是一切有无等见。名眼翳。见所见故。亦名见缠。亦名见盖。亦名见孽。秖如今念念及一切见闻觉知。及一切尘垢祛得尽。但是一尘一色总是一佛。但起一念。总是二佛。三世五阴。念念谁知其数。是名佛[門@(幅-巾)]塞虚空。是名分身佛。是名宝塔现。
  是以常叹言。嗟见今日所依之命。依一颗米.一茎菜。饷时不得食饥死。不得水渴死。不得火寒死。欠一日不生。欠一日不死。被四大把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