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善护持。流布将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认得心性时  可说不思议  了了无可得
  得时不说知

  尊者现十八变而归寂。阇维毕。分舍利。各欲兴塔。尊者复现空中。而说偈曰。
  一法一切法  一切一法摄  吾身非有无
  何分一切塔

  众闻偈。就驮都之场而建塔焉。

  第二十四祖师子比丘尊者

  中印土人也。姓婆罗门。幼而聪悟。游罽宾国。有波利迦者。本习禅观。故有禅定.知见.执相.舍相.不语之五众。尊者诘而化之。四众皆心服。唯禅定师达磨达者。闻四众被责。愤悱而来。尊者曰。仁者习定。何当来此。既至于此。胡云习定。
  曰。我虽来此。心亦不乱。定随人习。岂在处所。
  尊者曰。仁者既来。其习亦至。既无处所。岂在人习。
  曰。定习人故。非人习定。我虽来此。其定常习。
  尊者曰。人非习定。定习人故。当自来时。其定谁习。
  彼曰。如净明珠。内外无翳。定若通达。必当如此。
  尊者曰。定若通达。一似明珠。今见仁者。非珠之徒。
  彼曰。其珠明彻。内外悉定。我心不乱。犹若此净。
  尊者曰。其珠无内外。仁者何能定。秽物非动摇。此定不是净。达磨达蒙尊者开示。心地涣然。
  尊者既摄五众。名闻遐迩。方求法嗣。遇一长者引其子问尊者曰。此子名斯多。当生便拳左手。今既长矣。而终未能舒。愿尊者示其宿因。
  尊者睹之。即以手接曰。可还我珠。童子遽开手奉珠。众皆惊异。
  尊者曰。吾前报为僧。有童子名婆舍。吾尝赴西海斋。受嚫珠。付之。今还吾珠。理固然矣。
  长者遂舍其子出家。尊者即与受具。以前因缘故。名婆舍斯多。
  尊者即谓之曰。吾师鹤勒密有悬记。罹难非久。以如来正法眼藏。自摩诃迦叶展转相授而至于我。我付于汝。汝应保护。流布将来。并僧伽梨衣亦同授汝。令正法眼永永不断。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正说知见时  知见俱定心  当心即知见
  知见即于今

  尊者偈已。俾之佗国。斯多受教。直抵南天。尊者以难不可以苟免。独留罽宾。
  时本国有外道二人。一名摩目多。二名都落遮。学诸幻法。欲共谋乱。乃盗为释子形象。潜入王宫。且曰。不成即罪归佛子。
  妖既自作。祸亦旋踵。事既败。王果怒曰。吾素归心三宝。何乃构害一至于斯。
  即命破毁伽蓝。祛除释众。又自秉剑。至尊者所。问曰。师得蕴空否。
  尊者曰。已得蕴空。
  曰。既得蕴空。可施我头。
  尊者曰。身非我有。何吝于头。王即挥刃断尊者首。涌白乳高数尺。王之右臂。旋亦堕地。七日而终。
  太子光首叹曰。我父何故。自取其祸。时有象白山仙人者。深明因果。即为光首广宣宿因。云。汝之父远劫中设般遮于瑟。(此云无遮斋)师子尊者当作居士。好谈名理。盛率其徒。跻于会场。因与之论。而居士诚有愧色。潜毒其食而饷之。父遂遇害。今王是矣。而居士即师子尊者也。因缘会遇。毫发无差。遂以师子尊者报体而建塔焉。师子尊者付婆舍斯多心法.信衣为正嗣外。傍出达磨达四世二十二人。

  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罽宾国人也。姓婆罗门。父寂行。母常安。初。母梦得神剑。因而有孕。既诞。拳左手。遇师子尊者。显发宿因。密授心印。
  后适南天。至中印土。彼国王名迦胜。设礼供养。时有外道。号无我尊。先为王礼重。嫉祖之至。欲与论义。幸而胜之。以固其事。乃于王前谓祖曰。我解论义。不假言说。
  祖曰。若不言说。争为论义。
  外道曰。但取其义。
  祖曰。以何为义。
  曰。无心为义。
  祖曰。汝既无心。焉得义乎。
  曰。我说无心。当名我义。
  祖曰。汝说无心。当名非义。我说非心。当名非义。
  曰。当义非名。谁能辨义。
  祖曰。汝名非义。此名何名。
  曰。为辨非义。是名无名。
  祖曰。名既非名。义亦非义。辨者是谁。当辨何物。如是往返。外道杜口信伏。
  于时。祖忽面北。合掌而立曰。我师师子尊者今日遇难。即辞王南迈。达于南天。潜隐山谷。
  彼国王名天德。迎请供养。王有二子。一凶暴而色力充盛。一和柔而常婴疾苦。祖乃为陈因果。即顿释所疑。又有咒术师。忌祖之道。乃潜置药于饭食中。祖食之。彼返受祸。遂投祖出家。即与受具。
  后太子得胜即位。复信外道。致难于祖。太子名不如蜜多。进谏被囚。玉遽问祖曰。我国素绝妖讹。师所传者。当是何宗。
  祖曰。王国昔来。实无邪法。我所得者。即是佛宗。
  王曰。佛灭既久。师从谁得。
  祖曰。饮光大士亲受佛印。展转至二十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