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今初。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此言现前一念大觉之心。本自竖穷横徧。亦无横竖之相可得。祗由认悟中迷。方乃晦昧大觉之体而为十方虚空。是故虚空情量。生于大觉心中。不过如大海中之一沤发现而已。至于十方有漏微尘国土。又依顽空妄想建立。假说依空所生。则知十方依正。岂离我现前一念心性。是故若能直观心性。俾此虚妄无明沤灭。则虚空情量。元自本无。况复空中诸三有国土众生。而岂有哉。

(丑)二别显归真方便二。初总示方便须择。二正为选方便门。

(寅)今初。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一性一切性。一切性一性。根尘识大。皆如来藏。如来藏中。性具根尘识大。周徧圆融。不可思议。旣归此元。则其性决定无二。不可谓观音独胜。诸圣或劣也。方者。法也。便者。宜也。约法约宜。则有多门。略说所观之境。有二十五。就彼二十五境之中。复各有权实一十六门。通于藏性也。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者。此明圣之与法。皆不可简也。于此二十五境。或用顺观。或用逆观。皆成巧妙方便。如陈那于声悟谛。则是顺观。沙陀厌离不净。则是逆观。那律乐见照明。因逆成顺。特迦调息治愚。因顺成逆。舍利心见清净。亦是顺观。艳喜观鼻端白。亦是逆治。火头观诸暖气。复是顺观。持地当平心地。复是逆观等。乃至一一境中。皆得论于顺逆二种方便。不可泥文而失旨也。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者。此明机之与情。皆不可不简也。约当机。则夙习各有所宜。而阿难多闻士。必以从闻思修为宜。约迷情。则诸根必有利钝。而此土诸众生。多分耳门入道为易也。

(寅)二正为选方便门二。初简非。二显是。

(卯)初中四。初简六麈。二简五根。三简六识。四简七大。

(辰)今初。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音声杂语言。但伊(惟也是也)名句味。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触(必)以所触(而)明。(若)无所(便)不明触。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法称为内尘。凭麈必有(其)所。能所非徧涉。云何获圆通。

此下简于二十四境。不惟非是简圣。亦复非是简法。直就初心夹带迷情习气而简之也。葢二十四境。虽复一一皆如来藏。而无明未破。根中积生无始虚习犹存。岂能直下彻见藏性。是故所观之境。不得不详择而简选耳。言初心若欲观于色尘。则色依妄想而结成尘。精了所不能彻。如何以此不明彻法。而欲于是获圆通证。顿同沙陀之妙色密圆耶。下皆仿此。可以意知。

(辰)二简五根

见性虽(亦)洞然。(但)明前(而)不明后。(且)四维(又)亏一半。云何(初心可)获圆通。鼻息出入(虽)通。现前无(有)交气。支离匪(相)涉入。云何(初心可)获圆通。舌非(领)入(滋味便)无端。(倪必)因味(尘而)生觉了。(若)味亡(时觉)了(卽)无(所)有。云何(初心可)获圆通。身(知因触显发)与所触同。(合时方知离时不觉)各非圆(融之)觉观。(其)涯(际分)量不(能)冥会。云何(初心可)获圆通。知根(夹)杂乱思。湛了(之性)终无(可)见。想念(旣)不可脱。云何(初心可)获圆通。

(辰)三简六识

识见杂三和。诘本称非相。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鼻想本权机。祗令摄心住。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元非徧一切。云何获圆通。神通本宿因。何关法分别。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识见。卽眼识也。必须根境相杂。三缘和合妄有。若诘其本。则四性无生。非有体相。云何初心观之。便能心见发光耶。耳识可知。鼻端白想。本属权机。祗令散乱多者。得以摄心而住。倘不能如难陀之息久发明。则有住反成心之所住而堕虚妄。云何得明圆灭漏耶。说法播弄音文。但能开悟夙根先已成就如满慈者。倘夙根未熟。但耽著于名句。便非无漏法性。云何降伏魔怨。消灭诸漏耶。初心持戒不犯。但能检束其身。非身则无所束。元非徧于一切。云何得如波离之身心一切通利耶。彼目连之神通。本其宿因。何关初心之人。以意识缘法分别而得成就。若初心念于法缘。非能离物。云何得心光发宣耶。

(辰)四简七大

若(初心)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有为(之法)非(是)圣性。云何获圆通。若(初心)以水性观。(但是)想念(所成而)非真实。如如(之性)非(属)觉观。云何获圆通。若(初心)以火性观。(但是)厌有非(是)真(性本)离。(之理便)非初心(因与果合之妙)方便。云